第三十八章教化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170 字 6个月前

士兵们身着细麻漂染的黑红色军袍,脖颈处系着红色三角巾,显得格外的耀眼。

巴勇将脑袋上的斗笠被提在手中,使得头顶上的太阳没有那么闷热,又借故扇了扇风,饮了一口腰间的盐水,干渴的嘴唇这才湿润了些:

“格老子的,怎地这般慢?老子都等饿了。”

一旁的汉子从怀中刚掏出野果,就被巴勇黑给抢了,不由低声骂道:“老巴子,你小子不厚道,怎学那鸟人?”

“老喜欢夺食。”

“哈哈哈!”巴勇不以为忤,反而从腰间又掏出一个小葫芦来,甩到了其手中。

后者忙不迭地喝了一口,想再下嘴,就被拿回去了。

“喝一口就得了。”巴勇低声道:“你那猫量,可不得倒了。”

“嘿,好酒。”汉子嘿嘿笑着,黢黑的脸上露出几分憧憬:“这捞甚子高棉国总算是破了,接下来兄弟们就享福咯……”

“什么酒肉,爵位田地,那是应有尽有。”

听得这话,巴勇双眸也忍不住颤抖起来。

他们这些京营老兵,之所以参加开拓藩国的大事,所为的不就是功名利禄吗?

在大明,京营人数众多,机会甚少,而且也不会对他们这群三四十岁,即将退伍的老兵青睐。

因此,出国而战就成了最佳选择。

昔日秦国之战,数千京营老少功勋无数,能活下来的军官基本上都封了爵位,普通士兵也是获得土地财产,成为富家翁。

甚至还能充实地方,担任官吏。

毕竟京营的随军学堂是一直在办的,通识千字是必须的,基本上每个当了两三年的士兵,都算是粗通文字。

正堂官做不的,佐贰官绰绰有余。

而在这异国他乡,还有什么比这些士兵们更好的官僚?

也是秦国这样的榜样力量,那些依旧心怀激荡的老兵们才敢报名南下,搏取富贵。

随着金边城的即将陷落,对于众人来说,已然是收获季节,富贵就在眼前,怎能不高兴?

作为主将的朱参同样高兴。

此时他身披红袍,清风吹动,铠甲明亮,一眼望去就是威风凛凛。

年近四十的他,此时却是胸怀激荡。

当年在西安府,十来人互约兄弟,同时被当今皇帝照顾,如今活下来的不过三四人罢了,没于军中。

他当时年幼,错过了开国功业,如今只能转向高棉,为卫王开国就藩尽力,算的上是最佳的路径了。

历经多月,渡过了烟瘴,蚊虫,湿热,疟疾等,终于破了金边城。

高棉投降,金边城完整的交到卫王的手里,如此尽善尽美,一个伯爵岂不应该?

一个完整的王宫,王都,这是何等的财富?

实际上,搏得卫王好感,到时候甚至可以荫一子为藩爵,开枝散叶。

不久,高棉王室以及文武百官,全都被迫而出城投降,恭敬异常。

自此,从吴哥王朝时期流传数百年的高棉,彻底亡国。

……

“大胜,大胜,王师巡航南海,清剿海盗数百人,解救百姓千余人……”

中秋节刚过,北京城依旧被秋老虎肆虐,干瘪的杂草从砖缝里探出头来,眨眼间就被晒干,然后就被践踏。

报童们穿着短衣,踏着草鞋,身上披着装报纸的大袋子,一叠叠的报纸被封好,不会掉下一个。

行人脚步匆匆,待听得这则消息时,也忍不住从口袋中掏出几文钱来,买下这今天的精神食粮。

人力车适应了北京城狭窄的胡同,收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不到一年工夫,就席卷了整个北京,大大小小的车夫超过了千人。

都察院中,几个年轻的御史颇为愤怒,认为以人力代畜力,这不亚于将人贬斥为牲畜,不符合礼法和人情。

不过,人力车关乎上千人的生计,而且还是在京城,这份奏本被通政院遴选至内阁后,就被原路返回了,

自然而然,由于其价格,只有中产以上的人物才会去做,普通人却是

哪怕不止一次坐上这人力车,但朱子昂却由衷地感叹这便捷地工具。

“小屁孩,给我来一份公报。”

用脚踏了踏车,车夫动作慢了下来,挥了挥手,沿街叫卖的孩子立马追了过来,捧起一张报纸。

“承惠,一枚大钱(十文)。”报童十来岁,虽然衣衫简陋了些,但还算干净。

朱子昂对于这点钱毫不在意,捧起报纸就看将起来。

捷报且不提,他对于报纸上那些小说却分外的在意,阅之有趣。

“大明水师无往不利,战无不胜,小小的海盗着实该死!”

小报童挺起小胸脯,小脸上写满了骄傲。

或许是整日与报纸为伴,虽然风餐露宿,温饱困难,但作为天朝上国人,每当见到这种事,他都感到心情激动。

“小家伙。”朱子昂付之一笑,赏了其一文钱。

后者立马喜笑颜开,扒着马车不松手。

朱子昂惊了,怒气顿生:“小东西,你在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