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骑兵侍从

它的侧面装甲足够抵御20毫米机炮的近距离射击,车身高度有一定程度下降,在降低中弹面积的同时,重心问题也得到完美解决。

至于火力,周逸龙没有选择45毫米坦克炮,在他看来,这种小口径坦克炮很快就会在苏德战场上淘汰,它既不能有效打击德军坦克,较慢的射速也无法很好压制住对方步兵。

所以,周逸龙最后给它安装的,是一门37毫米高射炮。

作为伴随坦克作战的装甲运兵车来说,37毫米速射炮能够极其猛烈的打击对方步兵,阻止任何企图靠近己方坦克的反坦克手。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门高射炮,它只要扬起射界就可以充当近程对空火力,为己方机械化集群提供宝贵的防空掩护,可谓一箭双雕。

按理说,这应该是个很牛逼的方案,可这么一折腾,ba-23的战斗力是上去了,成本却更是如坐火箭般,嗖嗖的直往上窜。

有细心的工程师粗略一计算,光是这一辆装甲车的造价,都快赶上半个t-34坦克了。

我的个乖乖,装甲车不比坦克,可是要成千上万的大量装备,这么高昂的造价,怎么普及的开呢?

当174厂厂长委婉的向副委员提出这个问题时,周逸龙仅仅只是嘿嘿一笑,又随手抛出了另外一套b-3型设计方案。

历史上,b-3是受到美国m3的启发,由苏联自己改装ba-10设计的本土型号,只是苏联版的b-3,造型丑陋不说,性能也跟原版有一定差距。

周逸龙拿出的这套b-3图纸,自然是经过后世改良的,不但颜值上去了,性能甚至比美版的m3还要有所提高。

它采用顶部敞篷设计,也可安装临时装甲,正面能够抵御常见轻武器射击,车顶安装一挺12.7毫米防空机枪。

整个设计简单可靠,看起来既实用,又花费不了多少成本,让众人为之惊叹。

周逸龙指着这两套图纸解说道:

“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形成高低搭配的局面。

b-23作为重型战斗车辆,必须伴随坦克直接进入战场,是装甲师的编成主力,成本不能省,一定要保证战斗力。

但b-23成本太高,我们就用低端版本的b-3型来大规模量产。b-3型号可以作为人员输送车辆,大量进入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服役,将部队快速运抵战场附近后,再下车作战即可。”

高低搭配是一种科学作战思路,在现代军事上非常普及,例如我国的99a和96a坦克,就是一种典型的高低搭配。但在二战时期,可谓非常前卫,猛然间给人一种茅塞顿开,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