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T-34之父

历史上,科什金一路艰辛的熬到1939年12月,在a-32实验坦克基础上,研制出的t-34坦克终于获准投产,但管理层又突然要求,必须重新验收。

这是因为与此同时,另一位军工天才科京,领导的基洛夫工厂设计局,又设计出了t-50和kb型坦克。

科京同样是苏联军工中才华横溢的人物,虽然在中型坦克设计上,他表现不如科什金,但在重型坦克设计方面,却极具天分。

著名的kv和is坦克,就是出自科京手中,其中is坦克更是成为苏联红军后期,唯一能够跟德军虎式战车分庭抗礼的重要存在。

为了竞争,科京宣称,t-50和kb能履行所有坦克使命,言外之意就是,t-34根本没有投产必要。

1940年3月,t-34坦克的命运,到了最关键的十字路口,科什金的工作也受到极大的阻力干扰。

经过据理力争,高层同意再给他一次机会,说明t-34应当投产的理由,并批准t-34坦克在莫斯科与kb坦克作对比试验。

为了显示t-34坦克的优良性能,科什金亲自挑选乘员组,将2辆t-34坦克以履带行军的方式,跨越六百多公里,直接开到莫斯科作对比试验。

此时正是寒风刺骨的冬季,科什金强忍着肺炎的早期症状,与乘员组一起,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用12天时间,顽强的把新车开到了莫斯科。

斯大林和国防会议代表,观看了对比试验。

机动灵活的t-34,给总书记和在场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同台竞技的kb坦克却显得非常笨拙,样式陈旧。

比试完毕后,科什金又驾驶坦克,原路返回哈尔科夫,也没见出现任何故障,足见t-34的绝佳可靠性。(战时应急生产的就有质量下滑,尤其是那些拖拉机厂转型生产的,实际上性能达不到设计指标。)

终于,1940年3月底,t-34坦克成功获准批量生产,开始正式列装部队。

悲剧的是,在大获成功的同时,1940年9月,科什金却因在冰天雪地上驾驶时染上的肺炎,引起并发症去世(肺炎在那个年代基本就是绝症)。

他甚至都没能亲眼看到,自己设计的战车,在卫国战争中大放异彩的时刻。

他的遗作永存人间,成为一款影响世界坦克发展深远的经典杰作。

周逸龙前世时,就一直为这位天才般的坦克设计师感到惋惜,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一定还会有更多优秀的作品问世。

但是这一次,t-34不再需要如此坎坷的成长道路了,因为周逸龙来了,而科什金也将因为这一改变,最终存活下来,继续做出巨大贡献。

周逸龙不但成功说服坦克部长巴甫洛夫,大力支持a-32方案,更是在诺门罕战场上,亲自驾驶a-32坦克,取得了傲人的实战成绩。

跟实验数据比较起来,实战成绩,才是检验军工产品的终极考试。

因此,当得知这位目光炯炯有神的中年人,就是科什金本人时,周逸龙满脸热切的握着他的手说道:

“放心吧!我们不但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更是取得了傲人的战绩!相信很快,你设计的坦克,就会大量列装部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