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珹以为他们够早了,没想到上书房里已经坐了不少人。学生前所未有的齐全。虽然现在够年龄入学的皇阿哥只有三位,皇亲宗族里的子弟还是很多的。本来小声说话的少年们见三阿哥领着一个玉雪可爱的小孩进来,都停了讨论,好奇地看过来,大多数的目光是投在了新同学身上。永璋惊讶地发现,就连已经不太到场的大阿哥也端坐在那。

清朝的皇子大都15岁分府封爵,大阿哥今年虚岁17了,虽然分了府却没领差事。所以他仍然要到上书房来读书,只不过待遇稍好,如同现在的进修一样,对他的管束也不那么严格了。

永璜见到两个弟弟携手进来,朝他们的方向点点头,算做招乎。只不过两个小家伙对兄长却不能敷衍了事,规规矩矩地上前拜见。这个平日里冷淡的大哥还温和地叮嘱了永珹几句,说日后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去找他。

永珹欣然答应了,暗想这个大哥怎么前后态度差那么多,平日在宫里遇见,对他向来是不太答理的,不只是他,连同窗几年的永璋也惊悚了。不过转念一想,今时确实不同往日,上学习皇子就算正式和周围的人交际了,不再是只在后宫那个小圈圈呆着。

众少年们见他们兄弟拜见完,纷纷上前给两小阿哥请安。老师出现的时间刚刚好,正好够他和上书房里的少年们认识完。

蔡新一进来就看到了四阿哥,一身雪白的披风,脸旁毛绒绒的兔毛更添了分童趣,小小的少年不骄不躁,对待众人的见礼能从容应对,他不禁暗自点头。三岁看到老,可见这个阿哥不会是个庸碌的人。这个孩子他曾有过一面之缘,那是乾隆八年的瀛台宴上,皇帝陛下大宴准噶尔使臣,只带了这一个阿哥出席。那阿哥被一群宫女侍卫环绕着,让下面的人看不真切。

可是那一次的露面却让足够让蔡新印象深刻,皇上紧张小阿哥的那个劲头,着实让人侧目,不过是吃饭吃急了,竟然亲自抱起来又哄又是喂水的。自那以后前朝却再没了这个阿哥的消息,这让曾经在意此事的人转移的视线。

这次四阿哥进学之前,皇上却一反常用态地亲自去鄂尔泰大人府上,还加封了太傅,总揽四阿哥入学事宜。这可真够有趣的,皇子的师傅哪会轮到大臣来选择,最后定下的人选还得皇上金口。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只不过是故意绕的圈子而已,不过自古以来圣意都是不好揣摩的。众人看不明白这是皇上在给鄂尔泰大人再增皇恩,还是单为抬举四阿哥,或者兼而有之。而且历来只有太子配太傅,皇上的这个封赏着实耐人寻味。

在蔡新打量他的同时,永珹也不动声色地打量回去。和众人一起行了师礼后,师生分别入座。蔡新问了他几个简单的问题,知道他已经认识了大部分的字,很满意。扔给他一本四书预习后,就转去别人那。大家不是同时入学,进度自然不同,除了蔡新这个总师傅外,各人身边还分别配着两个汉文师傅、两个满蒙文师傅,和教习骑射的谙达。汉文师傅是从翰林官员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大儒,均是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之辈。满文和骑射师傅也都是满族亲贵出身,是爱新觉罗家的宗室贵戚。

永璋看他对答如流安全过关,隔着过道向他眨眨眼,永珹回以一个白眼。蔡新清咳一声,装作没看到两个皇子的调皮动作,继续解答大阿哥的问题。

这四书他因知道是必背的内容,所以早就读过,也能理解个大概。不过他还是按照圣祖定下的程序,跟着师傅读一句句读。别说,还真到了他久远的已经埋藏在幼稚园的回忆。一屋子朗朗的读书声,清脆悦耳。刚开始还觉得摇头晃脑的小光头们忒好笑,不过想到自己是其中最小的光头,就笑不出来了。每段书都要读一百二十遍,这是圣祖康熙定下的规矩。永珹的头脑不错,只读三遍就能记熟,所以这一百二十遍中,他有一半的时间是用来让自己遗忘刚刚记住的……

在反复折练习记忆的收放性后,蔡新终天开始讲那一段的意义,他讲课并不枯燥,引经据典,语言达练,让永珹开始佩服起这他的博学。有些意义模糊的地方,经他一讲,便霍然开朗。永珹还注意到他教导学生们所用的方法并不一样,还真是个因材施教的典范!

都讲明白后,老师又让他背诵,并且复述讲义。最后再来考较他的背诵情况,当他一字不落地背熟后,挺威严的蔡新还朝他鼓励地笑了笑。永璋在一旁读着自己的进度,又要时刻关注他,到是比当事人还紧张。

永珹很无奈,他这个小三哥真是个操心的命,而且一碰到有关他的事,永璋总爱紧张过头。虽然他们阿哥出错,真正受苦的是身后的哈珠子。可是我不打伯人,伯人却因我挨揍的滋味一定不好受,要不然先人也不会想出这么个磨人的方法。

就在永珹一干人等在勤学苦读的时候,乾隆大踏步来了上书房。乾隆升坐在主位,众人请安后,他端起茶杯沾沾唇,问蔡新:“诸位皇子的书背得怎么样?”蔡新回奏:“很熟。”

乾隆挑挑眉,便随口问了个问题让大阿哥解答,永璜已经接受过普及教育,在上书房的高强度教育下挺过10年的人,面对这种策论性的问题,并不是难事,当下组织的语言也算流畅。乾隆今天的心情很好,点点头,道:“不错”,虽然是淡淡的肯定,却很难得了,大阿哥高兴地退至一边。

乾隆又打开书指着一段让三阿背,永璋的表现可谓可圈可点,除了师傅的讲解还能加些自己的想法。如果让永珹打分,至少90以上,乾隆果然也很满意,叮嘱了两句要勤奋之类的。永璋的小脸从乾隆夸他开始一直是红通通的。可见平日里这种夸赞多么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