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是的,天下人。

皇家之事,无有小事。

不同于无权无势、只能委屈“认罪”的原身,朝廷上这些关于口诛笔伐的大臣,态度可要比原身强硬得多。

或许,宋仁宗私心里会觉得,他们多管闲事,压根就不懂得福康这些年,委屈自己跟一个身份低贱、见识鄙薄的人,生活在一起的“苦”。

但他之所以能被称为“仁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是一个仰畏天、仰畏人,“虚心纳谏”、“宽仁恭俭”的好皇帝。

面对大臣们雪花一样呈上来的奏折,他理所当然地屈服了。

当帝辛好不容易从房间出来,他首先听到的,便是仁宗颁下的、所谓的“惩罚”诏令——

把福康公主的“兖(yǎn)国公主”封号,降成“沂国公主”,他不过是让福康公主在宫里“闭门思过”,却把他认为的、公主的两个“污点”,都贬出了汴京。

维持对原身的“审判”……

把“玷污”了公主的“刁奴”,配到洒扫班,守洛阳皇陵……

宋仁宗这诏令颁的,就跟闹着玩儿似的。

他倒是把福康公主的污点给抹干净了,把能叫福康公主抬不起头的夫君和奸夫,都贬得远远的。

可这惩罚他女儿身上,怎么他忽然就开始轻拿轻放了呢?

帝辛觉得好笑。

说不准,宋仁宗就连降了福康的封号,也觉得是委屈了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