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页

魏忠贤叹一口气,高第说的别的事也就算了,什么官心民心,魏忠贤已经看明白了,在绝对的强权面前那些都只能算个屁。神宗显皇帝还是不够狠,苏州人一闹就没有办法,可是他魏忠贤绝不会如此,去苏州抓捕人犯也有人闹事,最后还是抓了苏州的官员,并且把闹事的领头人全处斩了。

权力就是要用,手握权力却不敢用,那要权力又何用?

魏忠贤真正在意的是天启皇帝的想法,任用高第这种不是阉员成员的大员当经略,皇帝直接就允准了,可见高第的能力和经历皇上也是认可的。和其皇祖万历皇帝一样,天启皇帝对寻常政务经常就是顺耳一听,然后便说:“厂臣酌情办去,然后复朕知道。”

政务正常就是交给魏忠贤去办了,除非是军国大事,特别是辽东经略一职,魏忠贤多少次上蹿下跳,半年前就想换掉孙承宗以安自己之心,时隔这么久才真正成功,种种细节显示,天启皇帝对孙承宗在辽西的种种举措还是满意的。唯一不满和怀疑之处就是辽西明军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建虏并未大举进攻过,辽西明军诸营是不是真的能通过严峻的考验,现在还难说的很。

第1237章 公价

如果能在此时主动后撤,用王在晋之计,这样财赋方面能省下最少二百万一年,而且不必担心关外随时会被建虏攻击,有重关为守,建虏根本攻不进来……现在不比当年了,各城都有红夷大炮驻守,魏忠贤知道那火炮,京师这边有试放,打放时地动山摇……

再充实一下蓟镇,辽镇故地丢就丢了吧,以后大明国力强还能拿回来,国力不强就和建虏耗,反正关外苦寒之地,百姓也流散的差不多了,不信建虏还能经营好,用残破之地和大明争锋。

可惜再好的办法也不能用……魏忠贤的性格也是相当的有韧性,他想了想,对高第道:“高大人,就算不能尽撤关外藩篱,但守中御外,内实外虚总不会错的。”

高第对此也相当赞同,主要是现在的局面和去年也不一样了。去年朝廷在前屯右屯大凌河锦州一带驻有重兵,总兵就有五六个,将领的家丁加起来都过万人,加上宣大蓟镇九边重镇的精锐在,都是老兵和战兵,虽是客兵战力会有所降低,但事实证明精锐内丁的战斗力是普通营兵没有办法比的……柳河之战,铁骑营的新兵被几十个建虏趁夜伏击一下,整个队伍就全乱了,而援助十三山之战,各将领的内丁可是和建虏的精锐马甲正面相抗,两者相差很远,说明内丁比起建虏白甲可能略有不如,但对着其马甲和步甲,总归是有一战之力。

现在因为这半年多来一直不停的裁撤客兵,各处已经都是辽镇兵马驻守,九成都是未经历过实战的新兵,只有祖大寿和赵率教等人麾下有一些精锐,人数极少,这种情形之下,不要说再谋广宁和主动出击了,柳河之败充分说明了辽镇新兵的战力相当低下,没有几年时间的锤炼是当不得大用的,既然如此,魏忠贤的建议是相当明智和正确的。

高第坐着欠了欠身,拱手道:“公公之意下官明白了,到了辽西之后就会着手进行。”

“宁远和觉华都很要紧,特别是觉华,各种物资俱多,需要多加小心。”

“下官明白。”

“那便好。”

魏忠贤也没有太多的话了,他很忙,如果不是高第是新任辽东经略,身负要职,他是没有空专门从宫里出来一趟来接见此人的。外面门房里候见的几十个官员他就没有空见,只能叫他们空等。

“高大人一定要记住。”高第临行之际,魏忠贤森然道:“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辽东于大明十分要紧,有所展布,亦要小心谨慎,切勿操切,给虏骑可乘之机。若误事,恐老大人很难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