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允初若有所思地道:“比如像三哥那样的人,如此读书,也能中举,为官既是为害一方了……”

赵元俨:“……怎么说话的,好歹是你亲哥。”

赵元俨拍着赵允初的脑袋,“初哥儿,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官家有意扶持宗室,召试进官只是第一步,你们若是把握住了,日后也不用我厚着老脸给你们讨封了。”

这是宗室的“老规矩”了,给自己的子孙讨要官爵,关系越近的宗室越是如此。

从生来赐名封官,到应举封官,原本懒散的宗室子弟这下子可要有动力了,这是一个改变很多人命运的机会。

更别提赵元俨的话中的“第一步”更暗示着,日后宗室子弟非但可以通过应举封官,还有希望获得使职差遣,而非如今一般躺着等朝廷给钱了!

赵允初本来也没什么很大的目标,虽说和他自幼信佛有一定关系,但也有很大因素是源自所处的环境。

就像当你知道不管你怎么努力,结果都没有太大改变的时候,你自然就没什么动力去做任何事了,或者态度会大为改变。

赵允初思及自己最爱看雁哥儿做事时的样子,小蜜蜂一样忙个不停,雁哥儿努力的动力是美食,赵允初想,那他努力的动力就是雁哥儿了。

所以,赵允初握了握拳,对赵元俨道:“好的,阿爹,我一定会努力,争取进入开封府的!”

赵元俨:“??”

什么鬼,谁说过要你进开封府了?不要乱定目标啊!

第71章 疑是明月落九天

赵允初苦读数月, 终于,仁宗下旨,令宗正推荐宗室青年子弟入宫进行召试,凡召试成绩上佳的,可以加封官职。

这消息在内部早就流传开了, 各家也已在做准备, 仁宗一声令下, 宗正那里名单已经列好,紧锣密鼓地便开始了这场召试。

赵允初被填鸭数月,还是很有功效的,到了宫中, 见仁宗出的题果然泰半做过相似题型,剩下的也能套上,遂大喜答题。

因诸宗室子不爱读书,临时抱佛脚抱得没赵允初好, 竟也叫他进了前三名。

仁宗甚喜, 认为虽说赵允初答的题没有灵气, 好歹很扎实,遂进封防御使。

至于赵允初家三个哥哥,大哥体弱,答题时晕过去了(也不知道是真晕还是假晕),二哥三哥不学无术,卷面大片空白,皆不过关。

回来之后,赵元俨果然怒而下令,让除了赵允初之外的人几人继续学习,直到考过为止……

赵允初的哥哥们唉声叹气,直呼道这次一定要抗争到底,不学就是不学,考过了日后还要受苦,不如现在就放弃——他们这是已经知道了日后官家可能给宗室实职。

还是叫小弟一个人受苦去吧,那傻孩子已经被云雁回蛊惑了。

赵允初开开心心地去开封府找云雁回报喜,临近中秋,云雁回正在带着开封府的人一起扎菊花,布置庭院。

时人爱菊,每到秋天,尤其中秋、重阳节日,更是要以菊花装饰门户。

这八月十五,本是天子祭月的日子,到了本朝太宗年间,方取三秋之中意,定名为中秋节,正式列入官方节庆日,大家伙儿放假,赏灯赏月吃月团。

因为开封府的特殊性质,往年大家都在忙碌中度过。民间越欢庆,开封府的事情就越多。

今年,云雁回却是提议,因为这一段时间以来,种菜酿酒也赚了些钱,中秋节不如弄一个晚会,大家轮流当值,没事的就来娱乐一下。

包拯也是开明之人,也认为云雁回说的有道理,办些这样活动能增强开封府官吏的凝聚力,遂下令组一个节会小组,中秋办一场晚会。

云雁回负责总体策划组织,加上酒席部分的具体安排,他给这场晚会起了一个很具有现代气息的名称:首届开封府中秋文艺晚会。

见到赵允初来,云雁回知道他今日入宫应试,便笑眯眯地问他结果。

赵允初期期艾艾地道:“考了第三名……都是雁哥儿的功劳。”

“还是你自己努力学习啦。”云雁回也很开心,“这下子不用每天都做题啦,我们马上就要办中秋晚会,我想了极好的节目,到时你和郑凌一起来——说起郑凌,他好像还被关在家里,也不知到底出不出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