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允初一脸失神,他的几个兄弟在旁听到了,却是都炸了毛,“若是这样,我们还有什么活头?那老头讲课甚是枯燥!日日也不许人出去,我都这么久没上妓馆了!”

“不行,我就这么犟下去了,反正他讲一月课我在睡觉,讲一年课,我也在睡觉!”说这话的很明显是赵家二哥。

“唉,我不想加什么官啊,更不想做事……”这是赵家的大哥,按照宗室惯例,作为长子他至少也能被封个国公,什么都不做也是人上人了。

其他人群情激愤,就更显得赵允初不在状况内了。

云雁回把手在他面前摇了几下,“你在想什么啊?”

赵允初被惊醒一般,羞涩地低下眼,睫毛长长地搭下来,眼神若有似无地瞥着云雁回握在自己手掌上的手。

云雁回:“……”

云雁回深吸一口气:“小初,你听到刚刚我说的话了吗?”

赵允初:“??”

云雁回在他脑袋上弹了一下,“跟你说话呢,还走神!”

云雁回又将弊处陈述了一遍,赵允初这才听明白,慌了,“谁知道官家多久召试一次,若是真的一次不过还要考第二次,我们不是日日过这样的生活。”

他本来还觉得应付一次也就罢了,然而雁哥儿这么一说,他才想到还有第二种可能,因为之前实在没有苦读的概念。考上N次,考到头发花白了才有官做,这样的事情只存在于耳闻之中。

“那我还是选择短痛吧。”赵允初咬咬牙,决心了。

他并非没有毅力的人,否则也没法坚持日日清晨起来上朝了,也不是愚笨之人,不然读不懂晦涩的经文。只要有了这个想法,就能够全力配合云雁回了。

……

王妃本来十分不放心,她是眼睁睁看过的,当年赵允初小时候,非要和云雁回一起写作业,那时候云雁回还在上学,结果就是云雁回都写完了,而赵允初盯着人家发了一下午的呆,啥也没做。

但是,儿子终归是长大了,雁哥儿也更有手腕了,竟然真的压着赵允初用功了!

王妃只看赵允初不消先生看着,比他那几位想方设法偷懒的哥哥要勤奋百倍,连云雁回不在的时候,也好好做着人家布置的试题,就满心欣慰。

而且她更没有想到的是,雁哥儿俨然半个文盲,问起《诗》《书》里的内容一知半解,但是还真像他说的那样,他不懂只是不好读书,而非不会读书。相反,他再会读书不过了!

王妃不觉得云雁回的方法有什么不好的,相反,她觉得这样很好,效率很高。

可是,王妃和王爷给他们请的先生看见这样的情形之后,却气得很。

一开始赵允初向他请教,他还很开心,因为赵允初的兄长们都懒懒散散,浑然不似其父,若是教出一个,好歹也不负大王的托付了。老先生是个老翰林,与王爷相交数十年了。

可是后来,老先生发现赵允初在苦背他改过的文章,再一细想,这些都是最近朝廷、官家很关注的题材,更兼内容很能广为应用,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从来学生之中也有押题的,但是科举试题范围太过广泛,军事、农业、政务、商业、外交……整个国家的治理,任何一方面都有可能成为试题,所以不可能把希望都放在押题上。

而赵允初此举,也不知从哪弄到了最新的讯息,下功夫押题,又看平日的温习方式,简直就令人目瞪口呆。这甚至不是为了做官而读书,这是为了考试而读书啊!

简直有辱斯文呀,老先生呼呼地把王爷叫来了。

……

王爷莫名其妙地来看儿子们学习,看到的结果是,赵允初十分努力,但是学习方式很奇怪,专门针对某几个方面疯狂练习试题。

这种一条腿极长另外一条腿很短的瘸子学法,让赵元俨很是稀奇。

细细了解之后,赵元俨不禁叹道:“你那雁师兄还真是从未变过,连读书之法也能如此功利,竟是专冲着官家的召试去的。”

赵允初不解,“阿爹,那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赵元俨说道:“对你来说是好的,但此法若是传扬出去,对大宋是不好的。”倘若人人都以功名为目的去读书,长此以往,科举选出来的好官材料不知要少多少。

但是,对于赵允初来说,还真的合适不过了。一般的举子即便投机取巧成功了,日后露馅也好不到哪里去。可赵允初即使露馅,官家也不会把他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