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大理实实在在给了他们不小的威胁,最叫各国头大的是,民间对于大理有着不小的向往。

往来于大理和中原各地的商人总能够带来大理的消息,大理如今自家也已经有了自家的商队,更多的商品输出了出去,随之输出的还有大理的制度,对于其他地方的百姓来说,那真是一场冲击。

各国对此也没太好的办法,想要阻止大理的商队还有商品进来吧,压根不可能,大理的商品那是真的物美价廉,尤其是来自大理与蜀中(蜀中现在也是大理的一部分了)的纺织品,如今已经快要将越国的手工纺织业冲垮了。

这年头,因为货币的混乱,布匹一直是硬通货,而来自大理的布匹更加细密厚实,按理说自然价值更高,但是哪怕是加上了运费,比起来居然还比本土织出来的布匹便宜一点,对于那些靠着纺织为生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灾难了!这可以说直接冲击了各国的经济体系。

可是民间就认这个,毕竟,普通百姓又管不了这么多,他们本来也没什么钱,既然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好的东西,那么为什么不呢?至于没钱的,他们自家织出来的粗劣的布匹自家用也没什么,这也是小农经济在某种程度上的优越之处,一切自给自足,只要不遇上什么天灾人祸,几乎花不了什么钱!何况,那些大理的商人很是慷慨,只要你乐意,帮着做一点短工,他们自然会乐意付出一定的报酬,甭管你是想要大理铸造的铜钱,还是想要现成的货物,都没什么问题。很多人去做短工,为的就是能从大理商队那里弄到一点肥皂、布匹之类的东西。

就算是那等权贵,他们也未必是什么高瞻远瞩之人,所谓肉食者鄙,说的也就是他们了!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目光短浅的,只看得见眼前的利益,既然大理的东西更精美更好用,更能体现自个的身份,那么,他们才不管这是不是资敌,照旧大手笔地购买。

因此,哪怕官府朝廷下了命令,民间该如何照样如何,甚至还催生出了一批倒买倒卖的行当,偷偷摸摸搞起了走私的交易。

如今各国一看,大理不光是东西好,能挣钱,居然打起仗来都那么厉害。之前打下蜀中,还能说是出其不意,毕竟,孟知祥那时候已经命不久长,而孟昶,其他人也不知道他的能耐,因此,大理趁着蜀中权力交接的时候动手,自然比较容易。

可是交趾不一样,这里一直是难啃的骨头,大唐全盛的时候,跟交趾多次交战,其实准确来说,就算是胜了,也多半是惨胜,几乎没占到多少便宜。

而大理呢,就这么一路推进,就没听说他们路上如何耽搁了,这哪里是攻打一个国家,简直就像是如入无人之地一般。顿时,各国一下子都有了危机感,甚至已经琢磨着是不是结盟对抗大理了。

已经大部分投靠了大理的道门还有部分投靠了的佛门将消息传了回来,段思平稍微紧张了一下之后很快就发觉,其实没必要这么着急。因为跟大理相比,其实他们那几个国家互相之间矛盾更深,想要让他们尽弃前嫌,齐心协力对抗大理,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大家更担心的是,自个这边按照盟约打过来了,盟友直接就在后头捅了刀子。

当然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大理还是得展现一下自个的肌肉才行,因此,新一批火炮试射的场面就这么通过各国的密谍传了出去。顿时各国都不吱声了!

谁也没把握单独对付大理,甚至哪怕是两个国家一起对付大理都不行,他们又得担心对方暗地里头下手,所谓远交近攻,根本不适用于现在,因为大家多半都有接壤交叉的地方,尤其是实力比较强的马楚与南汉,互相之间早就有了摩擦。

闽地那边王延钧一心想着成仙,压根不知道差一点儿自个就变成目标了,只想着就算大理想要打仗,首先倒霉的也就是南汉和马楚,跟自个没关系。至于越国,离得还更远一点,那就更不着急了,只想着在后面捡便宜,如此一来,所谓的盟约,那根本就是白日做梦!

就在各国还在勾心斗角的时候,段思瑜已经打下了交趾全境,甚至还想要继续南下,要不是后勤不足,他真的想要继续推进下去了。其实按照他的路线,如果真的一直打下去的话,估计过个几个月,就能打通前往天竺的路了!

不过再打也不行了,光是要消化这次所获得的领土,就足够大理超负荷运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