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页

他见古荣面有忧色,踟蹰了一会,便问道:“我听着郎君这口音,怕不是我禹城人吧。”

古荣便笑了笑,道:“是,鄙人是来这里做生意的。”

“做生意,哦,生意。”老翁慢慢念道:“商人多啊!这几年来,这禹下村,外来人是越来越多了。”

他自己念叨完,又关心道:“老头老眼昏花,说错了郎君可别怪罪。我观郎君面有忧色,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问话的人是个老翁,古荣也不好怠慢了,便整理了一番自己的情绪,道:“老人家,我们本欲在禹下村寻一地方建宅,可是原本说好的价格被人抬高,我正在思考其余的应对之法。”

老翁点点头,道:“这禹下村因着这河运发了家,现在村里行事越发乖张了。我家住易央村,因着小儿子在这边当了长工,便常往此处来。你们这样的事倒还不少见。”

古荣骇了一跳,道:“居然还有这事,这禹下村民风竟如此彪悍。”

老翁摇摇头,道:“哎,没办法啊!”

古荣也有些发愁,此情此景,难道他真要闷头认下这个亏?

那老翁想了想,又道:“其实你如果不拘一定要在禹下村,我倒还另有一个地方推荐。”

古荣闻言眼睛一亮,道:“还请老人家指点。”

“指点谈不上,只是活得久了,对着周边总是比你们这些外来人要熟悉一些。”老翁道。

他指着南面,对着古荣等人解释道:“从此处往南面再走上一个时辰,另有一个小村庄。那村名为禹中村,那处其实也有一个港

口。”

老翁回忆着几年前的事,道:“其实这方地界本来有两个港口,来往的行商也能自行选择在哪处停留。只是几年前,禹中村的港口遭了一场火灾,那火势剧烈,不仅把港口烧坏了大半,也把不少商贾放在岸上的货物给烧了。村子里虽然很快筹钱重又修葺了港口,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那阵子突然兴起一阵传言,说那个港口不详,才会遭受火灾,加上来往的船只因着禹中村港口损毁了大半年,渐渐已经习惯了在禹下村这边停驻,那里渐渐也就没人去了。”

老翁回忆完了当年,便向着古荣解释道:“不瞒这位郎君,我的两个女儿都嫁到了禹中村,这几年来世道不太平,这河道上的生意也不怎么好做。禹中村的河运一日不如一日,我这两个女儿过得也便清苦。但你们也知道,这嫁女哪有不往好人家家里嫁的,我看啊,这禹中村的人品行待人比这禹下村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不然我当年也不会把女儿往那边嫁。我现下固然存了些帮扶我两个女婿家的意思,但是所言句句属实,您找这附近年纪大的人问问,都是这样说的。所以,郎君大可以往禹中村那边走走,看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