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科举日常(4)

段青恩在外面树上小鸟叽叽喳喳叫声中醒来,抬眼一看,果然屋子里的另一个小床上空空的没人。

即使段奶奶渐渐真的将李宝君当成了亲孙女来疼爱,李宝君也还是一如往常一样勤快,估计她现在正在外面喂鸡喂猪。

他伸了个懒腰,先穿好外衣,再把床上的被子整到了一边,这才了下了床。

一出去,正好看见段奶奶在扫院子。

看见乖孙孙起来了,段奶奶脸上立刻露出了慈爱的笑,“青恩醒了啊,怎么不多睡一会,你天天读书写字的,要多睡觉补补精神气知道吗?”

“没事,我睡够了。”

“睡够了就好,听说你们夫子回来了,一会跟奶一道出去,咱们把之前该补上的钱都补上,然后再问问看能不能让你兄弟也去念书。”

“对了。”正说着今天的安排,段奶奶突然想到了什么,“你爷爷也是个笨的,非说自己不认字看什么书,还说什么那书上的字都认识他,但是他不认识这些字,直接给睡过去了,白浪费了我点的蜡烛。”

老人家絮絮叨叨着,将好好放在怀里的书还给了段青恩:“他都这么老了,估计你们夫子也不会收他,你又是咱们家最有出息的,之前夫子不是还说让你今年去考,考那个什么?”

段青恩:“童生。”

“对,就是童生,你不是要考这个吗?估计也没时间帮着你爷认字。”

“奶,这有什么的,只要每天挑出一点时间来就好了,我又不用下地,只是教认字,花不了多少时间的。”

“怎么就花不了多少时间了,你是不知道你爷,那个脑子就是转不灵光,要是你教着教着他,没把他给教好了,带累了你自己念书怎么办。”

段奶奶表示自己想出了一个特别棒的办法。

“你看,这样,奶去跟夫子说,让你这三个兄弟也去念书,然后他们都不认字,那不就是和你爷一样吗?每天他们在学堂那学了什么字,回来再教给你爷爷就行了,反正都不认字,就算是你爷爷学不会,也不会妨碍什么。”

想着家中三个向来自由自在的小子,段青恩不免在心底为他们鞠了一把同情的泪。

再一抬眼,看到愁眉苦脸的段爷爷掀开门帘出来,他又在心底默默补充一句。

对,还得给爷爷也鞠上一把。

段爷爷一出来就听到段奶奶的话,当即就觉得开始发困,他不认识字,昨天说不看,段奶奶非说是他不认识字,多看看不就熟了吗?硬是逼着他看了好一会。

还是段爷爷看的困得不行直接要在桌子上趴着睡了才被放过。

昨晚上睡的晚了,今天起得自然也是晚了,难得昨天晚上他没去抓泥鳅,白天有精神,还说去地里晃悠一下,看看自己这些天没跟着一起下地儿子儿媳妇们种地种的怎么样了,结果刚出门就听到段奶奶的谋算。

他哪里想认字啊,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认什么字。

但是段青恩这个最听话也是最懂事的乖孙子就在这呢,段爷爷也不想表现的自己好像很不爱念书一样。

毕竟这年头,读书人看着就要比庄稼人厉害。

他要是当着孙子的面说不想念书,那他这个爷爷在孙子这的面子往哪里放。

抱着这样的想法,段爷爷虽然面色愁苦,到底没直接说自己不乐意学,只背着手,说要去地里看看。

“你去什么地里,今天姑爷就来了。”

段奶奶一把扯住他,“杏花这些年吃苦你也不是没见着,之前咱们家自己都过的艰难,也没帮着她做点啥,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了,你这个当爹的一定要给她撑着。”

“我知晓。”

段爷爷昨晚上被那不认得的字折磨了一晚上,就连睡梦里都是它,今天早上也就有点迷糊,现在听段奶奶一说,也想起来他为啥昨天没去抓泥鳅了,这不是要养好精神给女儿撑腰吗?

“青恩,你过来,一会你姑父来了,你就跟你爷爷一块带着他进屋,你爷嘴笨,若是有什么说不上来了,你就帮着点忙。”

段爷爷嫌弃媳妇把自己说的太无能:“怎么这么跟青恩说我,我好歹也是他长辈。”

段奶奶刚才也就是随口这么一说,虽然这年头女人地位不如男人,但都夫妻一起这么多年了,风风雨雨也经历过,她还给他生了四子一女,自然是不怎么怕段爷爷。

只是她虽然是乡下妇人,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知道男人要面子,平日里总是很注重这点。

如今见段爷爷抱怨,她也就顺坡下驴的认了错:“是我说顺嘴了,他爷,你到底是咱们家最大的,一会对着姑爷可千万别露了怯,把昨儿咱们商量的都告诉他,跟他说,咱们家给他这个法子可不是因为看重他,是看重咱们闺女。”

“知晓知晓。”

段爷爷挥挥手:“若不是为了杏花,谁家会白白的就把发财的东西让利出去,他们家要是还不知足,那我看,趁机叫杏花和离得了,反正咱们乡下人家,也没有大户人家那么讲究,家里如今也有钱了,再陪衬一点嫁妆,肯定是能给杏花找个好人家的。”

“哪里就这么严重了。”

段奶奶不同意和离,“先别说杏花和她相公感情也还算是不错,就光是她娃娃还在呢,和离了怎么舍得。”

生怕段爷爷一会真的跟姑爷说着和离,她又不放心的叮嘱道:“他爷,你可千万别说和离,姑爷人是混了点,好歹也不是那等子没良心的,你就好好跟他说,他应当会听得进去。”

段爷爷点了头,又去漱口了。

段青恩跟在他后面一起,段奶奶问他做什么去,他就说也一道漱口。

一老一少爷孙俩一起蹲在了家门口,一人拿着个树枝慢悠悠的在牙齿里面刷。

“爷,我姑她婆婆好像不好相与吧,姑父听了话,那她婆婆不听,姑不照样还是吃苦吗?”

段爷爷也这么觉得,“那老虔婆,家里那么多儿子她最疼你姑父,又最欺负你姑姑,真是。”

“照我看,还是姑父没护着姑,她那么疼姑父,要是姑父说的话,她能不听着吗?”

“有理。”

段爷爷呸的一下把嘴里的漱口水吐在了自家的喂猪木桶里,“估摸着你姑父不知晓这个事,这样,一会他过来了,我就去跟他说说。”

“一家人住在一块,姑受欺负了,姑父又不瞎,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段青恩也学着爷爷把水吐到了桶里,“照我看,姑父最得疼,母亲疼他,所以他也疼母亲,就好像是娘疼我,我也疼娘是一个道理,若是娘不喜欢君君,我平日里能哄着君君,却不会因为君君去跟娘作对,姑父想必也是如此,他不好惹他母亲生气,又见姑姑受得住刁难,没什么大碍,这才当做什么都看不见。”

“你说的有理。”

段爷爷漱完口了,眉心紧紧地拧在一起,“那总不能分家,他爹娘都在呢。”

这可不是后世,大家伙都不在一块住。

在如今的村子里,除非特殊情况,否则爹娘还在的时候若是谁家分了家了,那肯定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你可以远行,也可以在外面住,反正就是不能分家。

“不分家,就是让姑父帮着姑一点。”

段青恩叽里咕噜的又凑到了段爷爷跟前,说了一大通的话,惹得他频频点头。

到了最后,他说完了,段爷爷这才满是赞叹的看向自己的亲孙子;

“你奶奶说的还真是没错,读书是要让人能聪明些,方才你说的那些,就连我都想不到。”

“读书可以使人开阔眼界不假,但许多事也是要时间去想的,爷爷整日里操心家中事务,又要忙碌养大爹爹和叔伯,又要为他们娶媳妇,自然不会有时间去想一些有的没的,若不是爷爷撑起了这个家,孙儿怎么能有时间去想呢。”

段青恩的彩虹屁张口就来,哄的段爷爷笑的牙不见眼。

这孩子,就会说一些大实话。

他们漱完口没一会,段杏花就跟着丈夫一道来了。

她嫁的男人姓黄,是家中幼子,黄家当家的是在城里做一些木工手艺的,因为年纪大了,收钱也便宜,时不时的也能收到一些大户人家的订单,于是赚钱相对村里其他人来说多出很多。

黄家之前是比较富裕的,自从黄家当家的得了一场病,不能再做力气活,包括木工活后,家里就没了进项,日子也渐渐开始过的苦了起来,当然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底肯定是还有一些的。

段奶奶之前就是看中黄家家境好,五个儿子里就属黄五最受疼爱,俗话说小儿子,大孙子,老人的命|根子,这黄五这么受宠,她孙女嫁过去日子也能好过些。

结果没想到,黄五是一如既往地受宠,段杏花这个儿媳妇却一点都没得到婆婆的疼爱,反而是各种看不顺眼。

让段奶奶看到底是为什么肯定是看不出来的,段青恩倒是能大略猜出一些来。

黄五是黄母老来得子,一向是小心翼翼宠着的,什么好东西都给了他,好不容易养大了,结果娶了妻,好好的儿子成别的女人的了。

尤其是刚成婚那段时间,听段奶奶说段杏花跟黄五很是有过一段甜蜜日子,黄五虽然不着调,长相倒是不错,段杏花也生的好,村里不少人都说他们十分登对。

作为亲生母亲,看着自己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跟着别的女人你侬我侬的,黄母心里自然要泛酸。

不愿意对着儿子撒气,自然是要冲着儿媳妇来了。

若是放到后世,女孩子都是自家的宝贝,婆婆就算是心里有什么不满也不敢冲着撒火,但在这个年代,儿媳妇孝顺婆婆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婆婆冲着儿媳妇骂也是十分正常的。

于是,段杏花就这么成了出气筒。

她昨天回去,婆婆一见她回来,也没像是以前一样装着没看见,特别激动地就把她给拉过去,还给她倒了一杯水,问她段家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