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科举日常(3)

来段家求方子的人络绎不绝。

其实对于男性来说,如果做苦力活做多了,某些时候的确是会精神不振,再加上这个时候大家谁也没有条件吃好的补回来,在大部分的家庭中,年轻人还好,能及时在最好的条件里创造孩子,身体好一点的四十多岁就开始身子不济,再差一点的,三十岁就开始咳咳了。

而从古至今,对于男性来说,这方面的功能都十分重要,不管是为了子嗣传承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反正谁要是有毛病那绝对是捂的死死的谁都不说的。

当然了,像是段父这样只是想去看看为什么和媳妇这么长时间都没孩子,结果大夫看完媳妇说没毛病又要去看他的,又被同村人听了个正着,完了全村人都知道他雄风不振,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也是只有在段家出了个能够“让男人更好”的方子出来后,段父看着每天上门跟自家求方子的男人才意识到,他压根就不是村里的特例,甚至他有时候还是可以和媳妇一起畅谈人生的,而找上门来的人大部分在某些时候都做不了这种。

白自卑这么多年了。

虽然一时之间觉得自己之前到底为啥默默的自卑这么久,但家里赚钱了,段父还是很开心的。

段爷爷段奶奶为了家里考虑,自然是把这个方子把控的死死的,他们甚至连儿子儿媳妇都没告诉,每天晚上两个老人家抹黑出去河沟里面抓泥鳅,回来了碾磨成粉,再往里面加一些其他东西,最后熬成了一碗味道不怎么样的汤,再卖出去。

说起这个味道,因为段青恩和李宝君自己煮的时候都没有放盐放油,这玩意又不是喝了之后第二天就知道见没见效的,于是二老也没有做实验的心思,就这么按照之前李宝君煮泥鳅的方式照样来了一边。

要不是段奶奶是后来在段父身体好了之后,才知道他们煮东西用的是石锅,说不定她都要把那口石锅给搬到家里来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味道不怎么样,来买这碗被起名为“虎骨汤”的人也越发觉得这就是个好东西。

没听说过良药苦口吗?

人家大夫给开的药哪里有一个好喝的,越是难喝,就越是表明了这玩意有用。

虽然说是没事别吃药,但男人嘛,眼睁睁看着人家吃了这虎骨汤每天站在田埂边上吹牛,说是媳妇现在有多么多么离不开自己,那自己心里能过得去吗?

再加上听说这玩意虽然是能治疗隐疾,但是如果想要更加厉害一点,也是可以吃的。

有人试探的吃了差不多十几天,之后,田埂上吹牛的又多了一位。

原本还在观望,和觉得自己没毛病的男人都坐不住了,这才开始纷纷赶往段家买。

反正价格也不是很贵,这东西又是补身子的,吃了之后精神也会变好,到了晚上效果又看得见,他们只吃个十天左右就好,花不了几个钱。

于是,这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段家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的情况出现。

正在回望过去的段父还真误会了。

雄风不振的男人还是少数的,大部分来买虎骨汤的人,只是想要让自己更加振一点。

把泥鳅切成肉泥这个活是段奶奶干的,晚上出去抓泥鳅则是段爷爷干,也好在他虽然年纪大了但身子骨还算是硬朗,河沟里的泥鳅又因为长期没人捕捉多的抓不完,否则还真的弄不过来。

段奶奶切肉泥的时候一向是自己秘密一个人在屋子里干的,全家谁也不准进去。

虽然累了点,但段家好不容易掌握到了一个能赚钱的法子,赚的还是大家谁也不知道这玩意能赚钱的路子,她当然是小心又谨慎,就怕万一家里谁嘴风不严给透露出去了,到时候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去抓泥鳅了,那全家都别想赚钱了。

因为这个想法,就算是再怎么累,段奶奶也只肯让段爷爷偶尔帮自己一下,反正绝对不会去找儿子儿媳妇帮忙。

儿子都成了家了,那跟儿媳才是一家人,儿媳虽然愿意一心为了他们这个小家,但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家舒舒坦坦的过着好日子了,吃香的穿辣的,钱大把大把的赚,那娘家穷的不行,吃都吃不饱,做女儿的,心里能好受的了吗?

大儿媳是个泼辣的,一向是觉得段奶奶偏心,也总是趁着段奶奶这个婆婆不注意去偷偷帮着她娘家干活啊什么的。

反正都是一个村子里的,田地离得也不远,跑过去再跑过来也不怎么碍事。

段奶奶也不是不知道,只是想着这个大儿媳妇虽然平时泼辣,但是对着她大儿子和两个孙孙的确是掏心掏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没看到了。

家和万事兴,要是真的一点小事就闹起来弄的不可开交,那也没办法家和。

二儿媳那边也差不多,亲近娘家,不过她娘家在外村,倒是不怎么常来往,段奶奶平时也不介意给她做脸,时不时的也让她那这点鸡蛋去娘家看二老。

三儿媳这边就更加简单了,她娘家都是老实人,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所以两个老人自觉抬不起头,但对着两个女儿倒是不错,平时有事都不去麻烦段家,逢年过节的,三个儿媳妇都回娘家,每次都是三儿媳带回来的东西最多。

按照那两个老人的性格,段家就算是发了大财,他们也绝对不会主动上门要求一起发财的,就是怕他们要是提了这个要求,女儿在婆家不好做人。

不过虽然三儿媳能让人放心,又是她乖乖青恩的亲娘,段奶奶也不好让她来帮自己,毕竟家里另外两个妯娌都不能上手,要是段母被允许上手了,估计她们心里能翻了天去。

知道实情的段青恩李宝君同理,两人倒是可以帮这个忙,但他们要是进去帮忙了,那想要知道秘方的人可不得天天围着他们哄着要他们说出来。

于是,段奶奶只能一边念叨着都是不让人省心的,一边又感叹算了能赚钱就好不要奢求这么多,拎着两把菜刀对着案板上的泥鳅挥舞剁成肉酱。

一把菜刀是家里的老从菜刀,一把菜刀是段家赚到第一桶金后段爷爷特地去县城里给段奶奶新买回来的。

反正就算是再怎么苦再怎么累,在挥舞菜刀的时候想一想今天又能赚多少钱,心里那也是甜的。

因为自己每天挥舞菜刀已经很累了,段奶奶终于舍得将厨房让了出来让三个儿媳妇轮流做饭。

当然了,因为家里赚了钱,伙食自然是比起以前丰富了不少。

尤其是她乖孙孙说人要是想要补身体也不能光吃泥鳅,还是要那个什么营养均衡,菜也要吃,肉也要吃,蛋也不能拉下。

要是之前,段奶奶肯定觉得这是自家乖孙孙嘴馋了所以才说这种话哄她,但是经过了这一次的泥鳅事件后,只要段青恩认认真真的跟她说这是书上写的,段奶奶保证都听得进去。

于是在段青恩跟奶奶进言的第二天,段家饭桌上就丰盛了起来。

肉当然是泥鳅肉了,他们家现在虽然赚钱了,但也是积少成多,还没有到那个大鱼大肉的份上,菜就是地里的菜,段奶奶十分大方的让段大伯娘炒了三个盘子,甚至还让她打了足足四个鸡蛋打了个不像是以前那样清的鸡蛋汤,让算着人头煮汤,正好够一人一碗,以确保别清的一点味道都没了。

虽然这鸡蛋汤每人一碗就没了,但到底每个人都能喝到了啊。

段家人只顾着高兴,也没注意到段奶奶给段青恩盛汤的时候刻意多往里面盛了鸡蛋,以及在改善伙食时永远都不上桌的李宝君也被拉着坐在了桌上,同样盛了一碗鸡蛋汤。

不过恐怕就算是注意到了,段家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

毕竟前段时间他们已经奇怪过一次了。

奇怪怎么之前还对着李宝君不冷不热的段奶奶突然对着这个小丫头这么热情。

他们哪里知道段青恩直接将之前他吃泥鳅补回身体的功劳大部分都推到了李宝君身上。

什么他身子弱没下水,都是君君每次割完了猪草偷偷抓回来。

他没做过饭什么都不懂,也是君君找了大石头升了火这才煮成了泥鳅汤。

以及第一次吃泥鳅时,因为他坚持要吃君君拦不住又怕有毒,甚至抢过来自己吃了第一口,等到确认第二天她没有被毒死之后,才让段青恩吃。

对于段奶奶来说,她把李宝君买回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家孙子做媳妇,好好地照顾好她的乖孙孙。

现在听着段青恩这么一夸,段奶奶对着李宝君就更加满意了。

尤其是段青恩她不光是夸李宝君,他还特别鸡贼的捎带着一起夸上了段奶奶。

“要不是奶奶您当初慧眼识珠买了君君回来,我们家现在哪里能赚这么多钱。”

“奶奶您真是有见识,整个村子里就我一个人长大了不愁媳妇,而且君君越长越好看了,我之前跟她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好多小子都在看她,然后我就跟他们说,这是我奶奶给我定下的媳妇,谁也不准看,以后是要嫁给我的。”

这些带着稚嫩和得意的童言童语总能让段奶奶一边乐一边不自觉地跟着自豪起来。

是啊,要不是她当初亲自把君君这么好的孩子带回来,青恩哪里会想要抓泥鳅试试,就能立刻有人把泥鳅抓回来。

青恩这孩子可是从来都不下水的,而且那个时候他还病着,抓泥鳅这种之前一直被村里人说有毒的东西,除了君君,其他人肯定是绝对不会帮他的。

如果君君没有抓回来,也没有煮给青恩吃的话,青恩的身子就不会好,也就不会确定书上写的都是对的,当然也不会告诉他们这个泥鳅能够治病,自然,家里也就不能像是现在这样赚钱了。

四舍五入一下,家里能够有这么多超出往年的进账,都是因为她买了君君这么好的孙媳妇回来。

可不就都是因为她,家里才能赚这么多钱吗?

段奶奶也没有想过要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实际上段青恩说的这些话她也就在心里乐一下,可从来都没有告诉过别人。

只是老人家,做什么都是为了儿女子孙,只要一想想,家里因为她能够赚钱,她为家里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再怎么累这个心里也绝对是甜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