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第 201 章

【番外:阿淼回家(2)】

老于是第一个冲到阿淼面前的,他递出手里的铁牌货券,喘着粗气说:“兄弟,还给你……我不收费了,谢谢你帮忙……”

话音未落,其他幸存者就已经围拥上来,小蜜蜂似的围着面前的男人,七嘴八舌地问:

“兄弟,你是去长宁的对吧?能不能带上我一起?”

“我们搭伙呗,路上还能有个照应!”

“还是跟我一起走,我包里有很多食物,你就不用半路再买了!”

“你们闹什么,说得那么好听,还不是想找这位兄弟当保镖?我就不一样了,我身体素质好,可不会拖后腿!”

叽里咕噜喊了一阵,引得营地里其他幸存者全都望了过来,老于就跟抢不到怀抱的羊羔崽崽,被他们左右夹击着挤出了人群,还是他同伴好心,走上来托他一把,否则他肯定要被挤得摔在地上了。

人群中,阿淼始终不发一言,等到那些人过了兴奋劲儿,声音小了下去,他才冷声拒绝:“我不缺货券,也不需要同伴。”

说完,他紧了紧身后的背包,转头离开了。

只剩下一群幸存者面面相觑:“啊这……”

这才是末世的常态,老于收起手里的货券,睨着面前的人群,暗暗地撇了撇嘴。

一帮陌生人,八成还不靠谱,别说那位高手了,换成是他,也不想再遇到第二次了。

他注视着那道走向长宁海报的高大身影,视线在崭新的衣着上定格片刻——确实,是个不缺货券的主。

他长叹口气,搭住了同伴的肩膀,“走,咱们停好车子,找地方吃饭。”

北荷口营地外的寻亲名单已经更新过了第三次,不少信息都有了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最顶端的那个名字。

阿淼在墙壁前面站了一会儿,才走进营地大门,找地方休息。

作为距离安曦基地最近的流浪者营地,这里原本非常热闹繁华,除了投奔安曦基地的幸存者之外,还有不少幸存者在这里经营了店铺,其他势力也设置了单独的交易站点,方便外派人员做事。

包括安曦基地也是,在这里占据了一部分的区域,铺设道路、仓库与码头泊位,作为中转物资的水路站点。

可惜在长宁基地崛起之后,北荷口营地的客流明显下降,笔直宽敞的道路上,再也不复往日人头攒动的景象,阿淼一路往前,不少老板都在店铺门口呆坐,或是打牌或是喝茶,一边闲聊:

“哎呀,来的人少了,这里的生意不好做喽,该走就得走。”

“去哪儿啊,万博商埠?”

“不是说长宁基地那边多了个长耀商埠嘛,咱们要走就干脆去那里做生意,省得烦!”

“等等,那个长耀商埠才出来多久啊,都是道听途说的牛皮,钱社长可从来没在频道里公告过,万一是别人瞎搞的,假借长宁基地的噱头引人过去呢?”

“你们这也怕那也怕,还怎么赚钱啦!”

长耀商埠?

阿淼真没听过这个地方,而且后来和钱蓁蓁见面的时候,她也没有提起过,如果真实存在的话,很可能是别人搞出来的,而不是长宁基地主动创建的。

“长宁大米哦,今年的新米!一斤30新白券,限时限量,欲购从速!”

吆喝声从旁传来,吸引了阿淼的注意,他抬起头,见到一个戴着草帽的店主在叫卖商品,“萝卜、白菜、土豆、莲藕……全是长宁基地的货,您要不来点儿?”

发现阿淼在观察商品,那店主扫了眼他的穿衣打扮,顿时挤出了热情的笑脸:“诶,兄弟,有兴趣就过来看看嘛,价格好商量!”

阿淼停下脚步,望向了展示在货架旁边的价格牌,只标注了大米的价格,其他商品都没有标注,反倒是格外圈出了两行字——

新白券:长宁货券、安曦货券。

旧白券按长宁比例议价,其他货券恕不接受。

记忆忽然回到了从前,阿淼不禁想起跟着钱蓁蓁出去做生意的日子。

那时她对外展示出自己的一套货券兑换比例,遭受过很多客人的质疑,但她始终坚定自己的想法,并没有因为旁人的不满而改换。

或许从那时起,她就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了。

想到这里,阿淼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问那个店主:“真的是长宁的货吗?”

可惜他的脸庞遮挡得严严实实,那名店主并没有看到,还以为他的笑声是在嘲讽自己。

“那当然了!我有长宁基地的独家授权书!”

“上面还有钱社长的签名!”

那店主或许被人问过很多次,立即取出早就准备好的授权材料,还特地裱在了一个木制相框里,抬头就是“长宁基地”四个印刷字体,纸张也是特制的,带有印花,迎着阳光泛起了些许七彩微芒。

最底部有钱蓁蓁的签名,阿淼非常熟悉,确定以及肯定,这就是她亲自签下的。他拿出一枚安曦基地的货券,“给我来一斤米,其他蔬菜随便捡点。”

其实钱蓁蓁给他准备了一些食物,都装在包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一刻,阿淼很想尝一尝长宁基地出产的粮食和蔬菜,好平复下自己迫不及待的心情。

“好嘞,您稍等!”店主接过货券,拿出一只编织小袋,殷勤地装货,“一斤大米,再给您挑些蔬菜,送您小半袋自制的辣酱……”

周围人来人往,喧闹不休,阿淼拿起萝卜瞧了瞧,跟娃娃似的又白又胖,隔着口罩都能闻到那股清爽的味道。除了长宁基地,哪还能种出品相这么好的东西呢?

在店主的送别声里,阿淼提着编织袋,继续往前走去。

北荷口营地旁边有废弃的码头,来来往往的幸存者在那里搭建了简易的灶台,会去那里打水煮水,时间已是中午,也到了吃饭的时候,阿淼决定去焖一小锅长宁的米饭。

炊烟袅袅,码头附近来了不少人,阿淼远远找定了一个简易灶台,停下脚步转过身,望向了身后百米远的地方。

先前那对祖孙也停下脚步,待在原地不知道该往前还是该后退。

他们是跟着他进来的,或许觉得自己隐藏得很好,竟然一路跟到了这里,只是这个停步的举动无疑将他们的心思彻底暴露了。

天空湛蓝,阳光明媚,虽然季节已是深秋,但至少在一天的中午时分,温度还算舒适,足以让缺衣少物的幸存者们睡个暖和的好觉。

可那对祖孙显然并没有感受到这样的温暖,他们互相搀扶着,心虚地躲藏在旁边土墙的阴影中,一动不动,就像是不敢出头的鸵鸟。

阿淼思考片刻,望了他们几眼,转身去了码头。

包里装了小锅,折叠式的硅胶盆碗,还有消毒粉和简易过滤器。

阿淼打来了一盆水,准备淘米焖饭,等他撒完消毒粉,静置河水的时候,那对祖孙也来到了废弃码头,隔着老远坐了下来。

可能是担心自己遭遇抢劫或者欺辱,他们也不敢接近别的幸存者,只在乱石堆旁坐着。很快,那个小男孩拿出一个干瘪的塑料瓶,留下爷爷休息,自己跑去河边打水了。

打完水经过灶台的时候,他怯怯地望了眼阿淼,又飞快地收回目光,跑回了爷爷身边。

小男孩也不傻,知道水不干净,就放平塑料瓶,等里面的杂质沉淀,又取出破烂但还算干净的纱布,打算随便过滤一下。

“爷爷,再忍一下,等会儿就有水喝了……”他轻声安慰着,又小心翼翼地抬眼,望向了远处的灶台。

这次不一样了,那个实力很强的的男人抬起脸庞,朝向了自己所在的位置。

尽管对方脸上还戴着墨镜,但小男孩很确定,那人在看着自己。

果然,下一刻,那人抬手,对他招了一下。

小男孩猛地从地上蹿起来,整个心脏都跳到了嗓子眼,他语气急切地说:“爷爷,我马上回来!”

裂开的脏鞋还在漏风,有沙石蹦进来,不过脚掌已经感受不到疼痛了。他尽可能快地向前跑,鞋子都好似要甩出去一般,用最短的时间跑到了灶台前面。

“叔、叔叔……”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喊,又怕自己喊错,看了眼面前的双手,修长宽大,长着老茧……右手还断了手指,感觉是个阅历丰富的男人,应该是叔叔吧?

阿淼察觉到了小男孩的视线,哑声说:“去捡些柴火来。”

“是!”小男孩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他也没问原因,像头小瘦狗似的冲向了不远处的灌木丛。

在平民地里住久了,他知道如何在警戒四周的情况下收集物资,所以只是在外围转了几圈,他就捡到了不少柴火,还揪了两把杂草,编了个简易的草绳,捆好后提在手里拿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