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5.彩云道的汉人和开化熟番

买活 御井烹香 2972 字 1个月前

怪道老李对她说,汉人在彩云道才算是刚刚站稳脚跟,从居住区域来说,确然如此,什么保山、大理、普洱、文山等地,全是蛮夷羁縻之地,在这样的地方,想要设立更士署、行政衙门,贯彻精细统治,可想而知有多么困难了!简直就像是徒手建起一座高塔一样,令人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陶珠儿的工作地点是早知道的,在楚雄西部,老李在地图上指点着道,“这里已经是汉人较少的地方了,石斋先生也没有过去,因为语言已经不太通畅,那里的农户夷人会说汉话的还不太多,倒还没有彩云道南部那样开化——来这里要越过昆明,知识教的人是不太敢去传教的!据石斋先生的说法,在这里的卫所,早已废弛,沐国公府的影响力也多为负面,基本就不是汉人能够安居乐业的地方了。”

“沐国公的事情,我们课程上是说过的。”陶珠儿也忙道,“知识教什么的,就讲得有些含糊,李主任,听你的意思,在彩云道不能全依靠汉人,是不是……还要依靠那些被知识教开化的熟番呢?”

老李的眉目顿时舒展了,对另外几人笑道,“这不就是六姐身边,久沐仙恩的聪慧娘子了么?敢出外差的女吏,果然没有庸才,我这一点言外之意,她是立刻就听明白了!”

对于买地本土的百姓来说,知识教只是一个遥远且模糊的概念,没有去南洋地区出过外差,是很难理解这种宗教在土著间有多么流行的,大概是因为其的存在,和六姐不推崇宗教的圣训,有明确矛盾的缘故,官方对此也几乎没有任何宣传,培训课程更是不会明言了。

老李等川蜀吏目,只对陶珠儿道,“等你到了昆明,估计更士署的人也会仔细和你介绍的,我们毕竟还隔了山峦重重,知道得不是那样仔细。只是听了往来于五尺道、三峡水路的彩云旅人说起,彩云道的局势很复杂,各地的土司,心怀鬼胎,沐王府积威甚重,但数百年下来,内部也是一团乱,虽然听从了皇帝的命令,对买活军放弃抵抗,任由我们买地不费一兵一卒接管了沐王府,也没有遭到任何清算,但要说完全归心,那也是没有的事情。”

他们说的含蓄,但陶珠儿完全可以想象出沐王府在彩云道能有多么作威作福、一手遮天,这一支国公,虽然没有封王,但实际上完全是割据彩云道数百年的藩王,地位比很多宗室藩王还要更加稳固。

按道理说,这样的王府,随随便便都能找到无数理由将其连根拔起,再办个株连大案,但考虑到沐王府和如今彩云道汉民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就能明白买活军为何会对沐王府网开一面,敏朝的皇帝,也为什么没有如传说那样,暗地里派遣人手,把藩王府的财富全都搜刮殆尽,对于不肯投降的人,更是直接辣手处死,肯投降的也督促买地送他们前去苦役。

就算敏朝皇帝对沐王府的财富有想法,买活军也不会配合的。本来彩云道就几乎都是夷人,汉民完全仰仗沐王府的保护立足,忽然间把他们的保护伞毁去,那还谈何依靠彩云道汉人?不反目成仇都算好的了,局面势必将更加复杂,彩云道的官吏,举目无亲、腹背受敌,‘娘家’还远在十数日的脚程之外,这让人怎么开展工作?

虽然这样做,似乎不能算是伸张正义,不过鉴于陶珠儿本人要亲自在夷人居多的新治所工作,她对于买活军衙门在彩云道的政策,就绝不会追求‘爽快’,而是力求‘稳妥’,并且发自肺腑地认为,彩云道的汉人还是少了,如果能再一次大量引入移民,她的工作也会好做些。

可惜,事实和她的愿望背道而驰,根据老李的介绍,川蜀这里的日子好过了之后,也有很多彩云道的汉人,通过五尺道来到川蜀定居——彩云道的汉人不但没有越来越多,反而越来越少,从缅国等地过来的夷人也多了起来,汉夷比例反而越来越悬殊,留下来的汉人,比起买活衙门,对沐王府的尊崇还更根深蒂固,其忠诚度似乎也不那么让人放心,不是可以全方位依靠的对象。

“甚而可以说,比起这些沐王府庇护之下的汉人,被知识教开化的熟番,还更值得信赖一些,这些人对知识教和六姐忠心耿耿,效忠、出力、传教的心思都是很强,而且开化速度非常的快!”

在川蜀这样汉夷杂处的地方,知识教的知名度显然很高,官吏对其的了解也胜过江南不少。不论是老李还是另几个吏目,都是如数家珍。“知识教的大本营,还在吕宋呢,距离我们这里很远,他们是从占城港开始上岸的,其原意也是在原来的占城传教,以此开化我们领地内的番人。但不知什么时候,安南境内,越人把这一套给学过去了!”

“这一下可不得了,打从安南境内,四处开花,西南百夷,你带着我我带着你,又从那些部落亲戚里,直接传到了彩云道、黔州道还有桂州道来了。这些番族的部落之间,很多都是亲戚,就算自认不是一族,但也是语言相通,传教的速度快得不得了!甚至连我们川蜀边境现在都有了,也是顺着五尺道传过来的。”

“只是如今,这些都算是邪祀——知识教不敢派祭司过来,如此搞得我们本地的衙门也有点儿束手束脚,不知道该如何管理,我们这次去定都大典的同僚,还受托而去,弄了几本祭司的手册来看,这正经祭司没有,说不得衙门也只能兼管,好歹要他们规范信仰,别整出些血腥规矩,把好好的教派都给弄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