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不管是宫里,还是八旗子弟家中,吃的更多的还是满菜,当年先帝在时,专门负责承办朝廷宴事的光禄寺就推出了‘六等满席’和‘三等汉席’,也就是说满汉是分席的,满人和汉人在参加宫中宴会时,呈上来的饭菜也是不一样的。

如今虽然满人大都也吃汉菜,但是仍旧以满菜为主,汉菜有着几千年的传承和积累,哪怕认真研究,穷其一生都不一定能吃得完,更何况大部分人都不在吃食上下功夫,所以别说是南边的糕点了,便是北方的糕点,也未必就能在皇子贝勒府吃全。

一块甘露饼就能够解决四福晋的孕吐问题,可见汉菜文化的博大精深,毓秀越发坚定了此生要享受美食的想法。

此时已经到了热河行宫的胤祺,大概是受福晋的影响太深了,人人都忙着休息的时候,他却是忙着让人去买当地名吃。

以往他觉得这些街头小巷卖的吃食上不了台面,不过自从吃了从京城街头买来的豆腐脑、江鱼包、髓饼、糖油饼、面茶……之后,便大为改观,福晋说的也没错,美食是不分高低贵贱,民间自有高手在。

第57章

热河的美食有很多,下人自然是冲着最有名气的去买,坛焖肉,原汁原味,肥而不腻,浓香酥烂;煎碗坨,酸辣鲜香,滑润筋道;御土荷叶鸡,也就是俗称的叫花鸡,芳香扑鼻,肉质酥烂肥嫩……

下人通报四贝勒爷过来的时候,胤祺正在吃着热喷喷的青卷,跟在京城吃的煎饼有些相似,不过又不完全一样,青卷里面放的东西太多了,核桃仁、松仁、桃仁、榛子、嫩莲肉、柿干、熟藕、银杏、熟栗子的碎渣,还有蜜糖和碎羊肉,煎饼已经被炸到了两面都煎黄的程度,坚果的浓香,羊肉的鲜嫩,还有酥脆的外皮,真的让人舍不得放下。

不过四哥的性子素来端方懂规矩,再怎么美味,胤祺也只能放下手中的美食,整理仪容准备见客。

热河的行宫自然比不上紫禁城,随行的阿哥们虽然都分到了单独的院子,但面积确实是小了点儿,最起码四爷一进院门,就闻到了食物的香气,陌生的,诱人的……

四爷这趟过来,本来是为了提醒五弟,日后不可再随意让人去街上买吃的,而且一买还是整整五个食盒,整个热河行宫,只要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这会儿应该都知道了,更何况是皇阿玛,上次五弟因为待在马车里不去骑马被罚的教训,这才过去多久,可千万别因为这事儿惹皇阿玛生气。

不过进了院子之后,四爷觉得该提醒的还是要提醒,不过完全可以吃了再走,整整五食盒的膳食,想来五弟一个人是吃不完的。

四爷的画风虽然是暂时被带跑偏了,不过用完膳之后就回到了正轨,顺带还拉了五弟一把,如今在热河行宫还好说,毕竟这里都是自己人,等到了塞外之后,可就万万不能在蒙古人面前如此了,否则的话,出事儿的可能性不大,但绝对会被皇阿玛斥责。

事实上,康熙早就已经知道了,并且要比四爷更早得到消息,之所以不管不问,完全是因为心里头的那点歉疚,一个好苗子被放养成了庸才,既然不图老五能够在政事上有所作为,那对老五稍微有些不入流的爱好,自然能放任的也就放任了。

反正老五不过是一个皇子贝勒,就算是‘爱吃’,也影响不到国家百姓,不会像唐中宗李显一样,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特意订了一条‘凡朝臣升迁,要向天子献食’的规矩,既丢了皇家颜面,也败坏了朝堂上的风气。

换言之,康熙之所以不管,也是因为胤祺根本就影响不到大局,如果今日贪吃的是太子,那必然是不能不管的。

再说紫禁城中,康熙走了,宫里好像也安静了很多,没有皇后对于妃嫔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大好事,不需要日日早起请安,受到的管制相对来说也要少一些,毕竟哪怕四妃掌管宫权,但比起皇后来,人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不过甭管康熙走没走,良妃在宫中都活得像个透明人一样,无宠无权,就只有一个争气的儿子,但有太子爷在,有那么多出身尊贵的阿哥在,八贝勒再是争气,也不过是跟在直郡王身后摇旗呐喊而已,所以宫里的新人或许要敬良妃一分,但像四妃这样的老人,仍旧是对良妃看不上眼的。

宜妃大概是表现的最明显的一个,当然她还不至于去为难良妃,只是无视而已,有些人真的就是天生气场不合,每每看到良妃怯懦的样子,她都觉得碍眼,再加上自个的亲儿子一直跟在老八后面,看良妃就更不可能顺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