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了才会多算计,说到底还是穷闹的。

不过,顾川可不愿意被人这么算计,怕爹娘粮食不够吃的,他已经把粮食送过来了,没有再把人带走的道理,大嫂算盘打的精,但也不能把人当成傻子。

“是要等开春了,需要人手耕地的时候,再把爹娘送回来吗?”顾川反问道,既想让老两口帮着干活,又不想管老两口吃饭,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买卖。

“瞧二弟说的,你不想接就不想接,扯别的干嘛。”老大媳妇眼睛盯着地面道,她知道自己的心思上不了台面,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如果她男人能有老二这样的本事,哪还用得着她这样算计。

顾川没看大嫂,反倒是一直盯着他大哥看,他一个当小叔子的,没资格管嫂子,要管也是他大哥管,只不过可惜的是,老大看孩子、看地面、看屋顶、看门外,就是不跟顾川对视,要表达的态度可以说是很明显了。

看在老两口的份上,顾川也不想多说什么,免得闹开了,最难受也最难堪的还是老两口。

顾老头和李氏都没说什么,这会儿说什么都不对,家已经分了,按理来说他们就得跟着老大家过,这是老二孝顺,所以才又是送粮食又是送衣服的,他们老两口心里不是不感动,但是再感动,也不能帮着老二说老大,毕竟要给他们养老送终的人,还是老大两口子。

待了不到半个时辰,顾川便要领着媳妇跟孩子离开,反正再待下去,也只会让气氛更僵而已。

“这边离镇上也挺远的,没事别总回来,也不用给我们做衣服,有那个钱好好攒着,等将来给铁蛋用。”顾老头难得说了几句,儿子孝不孝顺,当父母的心里都有数,越是这样,才越得嘱咐老二,手不能太松了,得多为自个儿的小家想想。

老大媳妇直接在旁边翻了个白眼,一点儿要避讳人的意思都没有,这就是分家和没分家的区别了,没分家之前,知道要伏低做小,生怕给她们分的东西少了,但是分了家以后,一家之主从公公变成了她男人,手里头握着钱和粮,地位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跟这样的人生气,顾川都觉得跌份,但他也知道以后打交道的时候还多着呢,不过真正要看人脸色吃饭的是老两口,以后还有的熬呢,他们拎过来的这30斤粮食,还不一定能有多少进到这老两口肚子里呢。

其实真把老两口接过去跟他们住,也没什么,又不是多两个人吃饭就得饿肚子,只不过不能以‘接过去住一段时间’这样的借口,必须得让老两口跟老大一家分了家才行,不然的话拔出萝卜带着泥,接了老两口,怕是对大房都得照顾着了。

他现在可既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想法。

走出顾家村很远,孙氏这才道,“还好没用细棉布给爹娘做衣服,不然的话,还不知道大嫂又要说什么呢。”

她们过来送粮食是孝心,也是好心,但没想到还没送到人家心坎儿里去,阴阳怪气的被说了一通,真是气死人了。

“你说,爹娘有没有可能不跟着老大他们过了,去镇上跟着咱们过?”想让老两口松口不容易,想让老大他们松口也不容易,毕竟爹娘他们一个能帮着干地里活,一个能帮着看孩子、做饭,都不是吃闲饭的人。

孙氏跟老大媳妇当了五、六年的妯娌,又在一个屋檐下住了那么久,不说对这个大嫂有十分的了解,那也有七、八分了,“不可能,大嫂不可能同意的,只要她不同意,这事儿就办不成。”

再说了,爹跟娘也不一定同意啊,人家老两口一早就打算让老大养老送终的,就算没有老大,那还有老四呢,她男人在公婆心里是排名最末的,就算是轮着老三,也轮不着她男人。

公婆现在都还能干活,所以肯定是心疼哪个儿子去哪个儿子家,她男人就是想太多了。

好吧,顾川也觉得这件事操作的余地不大。

没过几天,顾川他们又去了孙氏的娘家,同样的也是留下的东西就走人,一碗热水都没喝完,不过也实在是喝不下去,水虽然是烧热的,但上面隐约还飘了一点草木灰,可能是风不小心吹进去的,除此之外,用来盛水的碗就好像没洗干净一样,碗沿的裂纹里全是黑,看着就觉得倒胃口。

“还是咱们自己家好。”孙氏感慨道,以前一直那么过不觉得有什么,但是现在再瞧瞧真受不了。

顾川乐了,“觉得家里好就多在家里待着,过几天我去给你买几只鸡,咱也别买小鸡了,都入秋了哪还有小鸡卖,就买那种正在下蛋的鸡,以后每天早上一人一个鸡蛋。”

“你不是说要送铁蛋去学堂吗,什么时候去,别总往后拖着了。”孙氏一反常态的关心道,以前那是没钱,现在有钱了,当然得送儿子去学堂了,那么多富贵人家的少爷都去上学堂,就知道肯定是大好事儿,再说了她男人之前也总提,如果不是好事的话,哪会让儿子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