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皇帝和亲一事给了驱兄称王的回鹘王灵感,她不但将幼子作为质子送来,还附赠了一位流落民间的先王之子, 她最喜欢的弟弟送与大周皇帝。

说来也巧,这不是回鹘头一次往大周赠弟了, 上一回送的是与现任回鹘王争位失败的兄长,连带着这位王兄的亲眷一并在大周为质。不过弃子的待遇总是不大好的,这位王兄早些年已经病死了。

回鹘国书中言辞谦卑恳切,声称王弟是出于对大周的仰慕而主动请愿,只为一睹大国繁华,不求名分。

皇帝对此倒没什么意见,回鹘人多俊俏,且内宫宽敞,随便拨个地方就安置了。且回鹘还给这位王弟准备了大量的马匹作为陪嫁,实在是令人难以拒绝啊。

唯一的麻烦就是,没有合适称谓、品阶和职事。

太上皇一朝后宫也是空置,自昭宗后,后宫如同虚设,旧制是自皇后而下,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其中各级称谓如贵妃、昭仪、婕妤、美人、才人等实在是不合时宜。

皇帝决心修改旧制,改为指代职责的称谓。由宣仪长公主为首,与礼部重任共同修改。

对于这场稳赚不陪的和亲,朝廷上下一心,不出三日就敲定了最终的名目。宣仪长公主携下属往甘露殿上报时,阿四凑巧碰上,旁听了一阵。

礼部尚书陈姰道:“改易旧制官名,赞德二人,正二品,以代九嫔;承闺四人,正五品以代美人……承旨、卫仙、供奉、侍栉、侍巾三十人,正九品。1”

皇帝听罢,先叫二人坐下,后问:“旧制九品,何故新制八品?”

旧制四妃从正一品起,现下一并往下挪了一品,又少一级,其中的差距可不小啊。

宣仪长公主不敢坐,拜后回答:“这是妾的主意,后宫之中尚且有陛下的原配谢氏在,谢氏是陛下的旧臣,不能以等闲人视之。然而,谢氏未有册封,官员们就不能将他视为陛下的内人,也不能断定他的身份。新人即将入宫,又将旧人置于何地?妾斗胆,请陛下正其名位,以安人心。”

名分一定,谢有容也算有了一层保障,只要往后安分守己,日子也过得。算是她这个做妹妹的,尽最后一点亲善。

“原来这正一品空出来,是要留给谢氏。”皇帝起身亲扶宣仪长公主起来,“二妹劝谏之意,朕已明了。你我同胞姊妹,何必为一小事伏地?”

皇帝又看向礼部尚书:“卿以为如何?”

礼部尚书随皇帝起身,不敢独坐,恭谨道:“既有四公主在,妾认为以谢氏为六宫之首,是妥当的。然而,男子无生育之功,不受历代皇后之禄也是理所应当,当以谢氏为正一品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