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磨砺心智,走向成熟

第五章 磨砺心智,走向成熟

1迈开成熟的第一步——勇于承担责任

不要总想着推卸责任,要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我的小女儿达娜这几天正在练习走路。

有一天,她想从冰箱里拿些吃的,但又够不着,于是打算搬一把小椅子到厨房,然后踩着椅子开冰箱。

她的这一系列行为正好被我看到,于是立即冲过去先要扶住她,但她已经摔倒了。

我把她扶了起来,这时,她做了一个惊人的动作:狠狠地踢了椅子一脚,然后骂道:“你怎么这么坏!害我摔跤!”

如果你对小孩的行为举止感兴趣,只需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很多类似的事情。

对于小孩而言,责备毫不相干的人或没有生命的物品,也许可以减轻自己遭受的痛苦,是一种极其自然和合理的行为。

然而,如果等他们长大成了成年人,还延续这样的行为和习惯,那就不正常也不合理了。

人们这种推卸责任的习惯自古就有。

当初,亚当偷吃了禁果,就把责任全都推给了夏娃。

他说:“因为这个女人的引诱,我才忍不住吃了禁果。”

这种行为不是成熟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也不是一个成熟的人。

一个人希望走向成熟,所走的第一步就是敢于承担责任。

既然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就必须承担起生活中的所有责任,当我们不再是小孩时,就不能在摔倒时像小孩那样通过踢椅子出气。

然而,依然还是有很多人习惯于像踢椅子那样推卸责任,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相比之下,推卸责任比承担责任更容易。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是不是经常将责任推卸给身边的人,父母、领导、老师、爱人,甚至还有祖先、政府和子女,都是我们推卸责任的对象。

推卸到最后,恐怕只能质问自己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了。

我们只知道寻找一只承担责任的“替罪羊”,却从来不考虑自己承担责任。

提到替罪羊,我想起了英国都铎王朝时的一个旧俗,那时,英国王室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替罪羊”,是花钱雇来的普通人家的孩子,职责是在王室的孩子犯了错误以后,代替他们承受责罚。

如今,这种习俗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很多渴望推卸责任的人还是希望能够找个“替罪羊”。

如果找不到“替罪羊”,就会归罪于各种匪夷所思的原因,比如说家族遗传、时代变化等等。

还是来举个例子吧,我的培训班上一位学员的例子。

那天,我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是,如果希望获得好人缘,就要努力记住每个朋友的名字。

下课之后,有一位学员来找我,对我说道:“我希望你最好不要指望我能记住很多人的名字,因为这对我来说太难了,我从来都记不住别人的名字。”

我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呢?”

她回答说:“没有为什么,这是家族遗传。

我们家族所有的人在记忆方面都很差劲,我不认为我能有所突破。”

我略微停顿了一些,然后诚恳地说道:“以我之见,你的问题不是家族遗传的记忆力差,而是个人的懒惰。

在你看来,将不愿记住别人的名字的责任推给家族遗传,要比努力记住别人的名字容易得多,因此你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推卸责任。

让我证明给你看吧!”

之后,我给她做了几次简单的记忆练习,她练得很认真,所以效果很不错,但如果要完全提高记忆力,还需要练习很久才行。

现在,她的记忆力已经非常好了,原因就在于她接受了我的建议,没有再推卸责任。

不久之前,我在一位朋友的陪同下参观一个图书展览会。

在展览会上,我看到一张水平很一般的画作,就随口说道:“也许我的小女儿达娜画的画可能都要比这幅画好很多。

如果这也算是艺术品,我就敢自称是米开朗琪罗。”

那位朋友一向自以为自己在现代艺术方面很有研究,此时就反驳我说:“你难道感受不到人类的精神痛苦吗?

这正是这幅画所要表现的主题啊,原子时代人类的精神苦难。”

这就是我所说的推卸责任给时代变迁的行为。

一位水平一般的画家,都敢将自己的拙作归罪于原子时代。

对于习惯推卸责任的那些不成熟的人而言,他们总是能够找到一些外部原因,用以解释自己的某个缺点——实际上,这并不是解释,而是掩饰。

人们最喜欢将责任推卸到自己的青少年时期,比方说,青少年时期家境的贫穷或富足、父母教育方式的严格或松懈等等。

这样的情况也有例子可举。

我认识的一个年轻女孩,经常在我面前抱怨说她的母亲影响了她的人生。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病逝了,被逼无奈之下,她的母亲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幸运的是,她的母亲既努力又有能力,很快就成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尽管这位母亲时刻都没有忘记教育自己的女儿,但结果却让人失望,女儿竟然将她视为自己的最大障碍。

在这个女孩看来,她的童年生活因为她的母亲的缘故而变得糟糕透顶了,因为她要随时和她的母亲竞争。

她的母亲对此感到困惑,她说:“我真是不明白她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么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努力奋斗,目的无非是让她能生活得更好,有更好的机会和条件。

现在看来,我的一切努力反倒成了她的压力。”

我也同样感到困惑,我不明白,这个女孩是怎样将自己的表现与她的家庭环境联系起来的,这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

我的意见是,通过亚伯拉罕·林肯的例子,可以看出它们之间不应该有联系。

众所周知,林肯出生于一个贫苦之家,童年的生活不仅不宽裕富足,而且还非常拮据。

尽管如此,这些贫穷生活并没有给他留下阴影,也没有给他产生不利的影响,他也没有埋怨父母。

我认为林肯是一个成熟的人,因为他不仅不推卸责任,反而勇敢地承担起了他的责任——1864年,林肯发表宣言说:“我肩负着极大的责任。

对美国人民、对基督教、对人类历史、对上帝的裁决,都负有责任。”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宣言之一,林肯没有推卸责任。

除了把责任推卸给青少年时期的家庭环境,人们还喜欢给自己的种种行为“寻找一个心理学方面的借口”。

提出这一见解的是威廉·戈夫曼医生。

这位医生在他的论文《新生儿的精神病学》中提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医生惯坏了人们。

他说,人们求助于心理医生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企图推卸责任,因为他们希望能够为自己的错误或缺点找到一个心理学方面的借口,以便得到精神慰藉。

也许,心理学是好心办了坏事,当它在无意之间为那些惯于推卸责任的人寻找借口时,更多的人又将他们新的问题推卸给它。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咨询心理医生成了目前最简单、最流行的推卸责任的方法。

任何一个希望推卸或逃避责任的人,都可以躺到心理医生的诊疗椅上,与心理医生畅谈一整天,谈谈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成因。

不过,至少在目前,这还是一种奢侈的高档享受,需要付得起价钱才行。

在心理学诞生之前的更早时期,人们热衷于谈论星相学。

尤其是在16世纪,人们在逃避困难、推卸责任时,往往会说“我的星座不好”或“我的幸运星没有保护我”这样的话。

如果你愿意相信《圣经》里的故事,那么你可能会明白,耶稣有一项令人钦佩的品质,就是知难而上和决不妥协。

当有人请他化解痛苦时,他所做的不是找到替罪羊为这个人推卸责任,而是用行动告诉人们,遇到困难,不要只想着如何推卸责任,应该想办法承担责任,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更加美好。

有件事我敢肯定:如果原子时代真的能给人类带来希望或满足,那么我们需要准备坚强、成熟的性格,成为一个勇于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人,才能迎接原子时代的降临。

2盲目跟风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注意培养和维护自己独立的个性,不要盲目跟风。

从不盲目跟风的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第一条要求就是不要盲目跟风。

任何人都不能损伤心灵的完整性,否则,当你放弃了自己的主张,借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时,你就开始犯错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维持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而极其擅长“借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他们听见爱默生的话,就会感到震惊了。

如果能够对爱默生的名言做一些诠释的话,我会这样诠释:“在不放弃自己的原则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地借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通常来说,当人们身处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时,由于没有之前积累的经验参考和指导,就会习惯性地模仿处在相同环境下的其他人,顺应其他人的标准。

尽管这种情况情有可原,但如果贸然盲从和模仿,也是愚蠢的行为。

不论盲目跟风的这个阶段有多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总会得到一套属于他一个人的价值和标准,然后才可能按照这套价值和标准评判自己的处境。

举例而言,人们都知道诚信是好的,之所以能得出这一结论,除了是因为受到别人的教导,还因为也是我们自己长期观察和体会结果。

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忧心忡忡,因此,他们会尽量与自己所属的那个团体保持一致。

孩子们最喜欢和伙伴们做一样的事情,因为他们在意伙伴们的评价,希望被伙伴们接受。

如果这样的希望与父母的要求起了冲突,那就有些麻烦了,会让父母们很头疼。

举例而言,年轻的父母们最害怕孩子说“莉莎的妈妈都允许莉莎化妆了”这样的话。

即使是人人都认可的规则,也有因为受到严峻的考验而改变的可能。

现在的人都知道,奴隶制不是一个好制度,但它依然运行了几百年之久,就是因为没有人贸然反对,直到有思想超前的人站出来反对,它就逐渐瓦解了。

思想超前的人都是不盲目跟风的人,要知道,做到不盲目跟风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有时甚至还可能很危险。

因此,人们宁可站在人群里观望,也不愿意站出来提出改革意见。

人们只是看到了不跟风是危险的,却没有发现跟风的虚伪。

为了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之中,人们盲目跟风,顺应了环境,最终成了环境的奴隶,这使得人们忘记,人的自由体现在敢于和生活做斗争。

现在我认为,成长和成熟的定义,应该是“在父母等长辈的庇护下,完成自我发展”。

一个成熟的人是不会选择顺应环境的,因为这意味着躲进了懦弱者的避难营。

成熟的人也不必站在人群之中盲目跟风,相反,他们应该对所有事情都有自己的观点。

有一些人,认为自己肩负着某种特殊的使命,因此不必向人们宣扬任何关于人性及其价值的观点。

他们在这种特殊使命的驱使下,热情地奉献和付出,勇敢地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

这样的人也因此从来不盲目跟风。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坚信自己负有特殊的使命,他们很普通,可能就居住在我们隔壁。

这些人在各种压力之间摇摆,在遭到很多人反对时,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是自己错了,对自己的价值标准产生怀疑。

有人也许会觉得,不盲目跟风的人其实是一群行为古怪或喜欢特立独行的人。

这种观点是明显错误的,试想一下,当你遇到一个穿着套头t恤参加晚宴的人,或者一个人光天化日的大街上光着脚走路的人,你会认为他是有着独立的思想的高明之士吗?

恐怕不会吧?

你只会像看一只还没有完全进化的大猩猩那样看待他。

再重申一次,不盲目跟风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因此,当这样的人在受到几乎所有人的反对时,如果他愿意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那么他的勇气就值得所有人钦佩。

关于这一点,我可以举一个例子。

我在参加某个聚会时,人们谈论起了最近发生的一个新闻。

当时,在场的人大都赞同一个观点,只有一个男人坚持另一个观点。

起初,他只是礼貌地表示他有不同意见,但其他人不断要求他直言他的观点。

于是,他笑着说道:“这是一个愉快的聚会。

既然我的观点与诸位不同,我希望我能尽量保留我的观点。

但诸位不断追问,那我只好从命了。”

随后,他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自己的意见,果然遭到众人的群起围攻。

此时,他已经不能再为了氛围的和谐而做出让步了,只好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立场。

尽管他始终没能说服哪怕是一个人接受他的观点,但他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就在不久以前,一些美国人还在过着依靠个人判断生存的日子。

当时,有很多人赶着马车前往荒无人烟的西部,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不能寻求专家的帮助,只能依靠自己。

生病了得不到医生的照顾,只能依靠自己的常识;发生冲突了得不到警察的保护,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盖房子找不到建筑公司,只能依靠自己是双手;肚子饿了找不到厨师,只能自己想办法果腹。

对于他们来说,任何一个难题,任何一个困难,不仅得不到任何来自外界的帮助,而且还必须尽快地做出决定。

他们很盲目,但他们不跟风,因为没有风可跟。

他们的表现怎么样呢?

事实证明,他们一直做得很不错。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都是专家的时代,已经习惯了凡事都依赖专家给我们拿出专业而权威的意见,不仅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意愿和能力,甚至已经丧失了自信,即使有独立的意见,也没有勇气坚持到底。

毫无疑问,专家们帮我做了很多,已经取代了我们的作用和地位,但我们每个人似乎都乐意这样。

我们已经是这样了,我们的下一代还有可能改变吗?

很遗憾,这种改变很难发生在他们身上。

目前,我们的教育趋势是针对一种既定的性格设定的。

在教育家华特·巴比看来,孩子们是按照政府需要的人格特性接受教育的,这种教育方式注定不大可能培养出杰出的领导人才。

没有领导,只有跟风者,又何谈改变呢?

另一方面,我们不仅需要培养出领导人才,还需要对跟风者进行必要的教育,以便让他们能够聪明地跟风,而不是盲目跟风。

如果要让我们的下一代愉快地接受教育,那么我们必须做到一点:让这些有个性的小家伙们有发挥个性的空间。

举例来说,不论他们是喜欢读书还是喜欢踢足球,不论他们是喜欢听音乐还是喜欢打棒球,我们都应该遵从他们的意愿,而不应该将他们视为不合群的另类。

那些将孩子送进公立学校,但又敢于对教育方式提出不同意见的年轻父母们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他们是很有勇气的一群人。

他们也会被一些人劝导,要求他们放弃自己的意见,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托付给教育专家去处理,但他们拒绝了这样的“好言相劝”。

我认识一对住在市郊的年轻夫妇,他们就是敢于对教育方式提出异议的代表。

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人,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又有坚定的自信。

像他这样的人的确应该站出来。

经过一年多坚持,终于有一些人受到他们的影响,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此后,他们被任命为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委员,发挥更大才作用。

最终结果是,不但他们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其他数百名孩子也受到了更好的教育。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自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

虽然人们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其他“专家”的影响,但在其他“专家”的生活里,他们却受着你的影响。

也就是说,你是你的“专家”的专家。

人们只是彼此影响着,彼此跟风凑热闹罢了。

有一件事实我们无法否认,保持自己本来的面目已经成了我们最难做到的事情了。

在当前社会,到处都充斥着大众商品、大众文化,个性越来越少,特色成了稀有物品,使得人们不仅无法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甚至都不能准确地了解自己。

在1955年的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仪式上,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哈洛·达斯发表了题为《维护独立的个性至关重要》的演讲。

他说:

即使你由于受到极大的外界压力而不得不对自己有所调整,但只要你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很快你就会发现,哪怕你试图用一种理性的方式调整自己,你还是会失去最为宝贵的尊严。

维护自己独立的个性是人类最神圣的需求,也是人类体现尊严的方式。

也许,盲目跟风能够让你得到片刻的宁静,但它终将打破这份宁静。

维护独立的个性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只有拥有独立的个性,人们才能拥有自我;只有拥有自我,人们才会思考诸如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来干什么、以后要去哪里这样的问题。

就在同一年,当波希·斯班德被纽约联合大学聘为名誉校长时,他发表演讲说,“人们有权利培养自己独立的个性,有权利通过这个途径追求自己、亲友乃至全人类的幸福”。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按照专家们的要求,培养和维护自己独立的个性,拒绝盲从和跟风。

3没有谁可以替代你,你就是最独特的你

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模仿别人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坚持自己的风格,才能做好你自己。

居住在北卡罗来纳州的艾迪斯·阿尔雷德小姐给我寄来了这样一封信:

我是一位敏感而又害羞的女孩,因为我很胖,脸颊上有很多肉,使我看上去比实际又胖了很多。

我的母亲很保守,她认为我不应该在穿衣打扮上追求完美,她还觉得如果衣服太过合身,很容易会弄坏,因此最好做的宽大一些。

我没有参加过聚会,也没有遇到过值得高兴的事情。

在学校时,我拒绝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因为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后来,我结婚了,嫁给了一位比我大好几岁的男人,生活的变化没有促成我的变化,我还是老样子。

我丈夫一家都很体面自信,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却做不到,尽管我处处模仿他们的样子。

他们也帮助过我,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让我变得更糟了。

我变得更加紧张和易怒,不敢见陌生人,甚至听见门铃响就心跳。

我知道我彻底失败了。

为了不让丈夫知道这些,每到公共场合,我就努力地假装很高兴,有时甚至显得很傻。

我知道我装过了头,因为之后的几天我会觉得很累。

有时候我都想到了自杀,因为我不知道我活着有什么意义。

看到这里时,我真是被吓了一跳,好在这位艾迪斯·阿尔雷德小姐最终没有选择自杀,来自别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话,改变了她的自杀的念头。

她继续写道:

给我的人生带来改变的是婆婆的一句不经意的话。

有一天,婆婆跟我谈起了她教育孩子的方法。

她说:“不管什么时候,我都要求孩子们坚持自己的风格。”

坚持自己的风格!当婆婆说出这七个字时,它们从我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却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我发现,我所有的不幸都是因为我没有坚持自己的风格,被自己带到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圈子中了。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我就完成了改变,变得懂得坚持自己的风格了。

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既发现缺点,也找出优点。

为了在穿衣打扮方面穿出品位,我学习了如何搭配衣服的风格和颜色。

之后,我主动走出门去,结交了很多朋友。

我还开始参加一些社团的活动,并且担任了社团活动的主持人。

其实,当他们邀请我当主持人时,我还是很紧张的,不过几次之后,我就获得了足够的勇气和自信。

我的改变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幸运的是我成功了,感觉比以前快乐多了。

今后,当我教育我的孩子时,我一定要将这些经历和教训告诉他们,并告诉他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坚持自己的风格。

我要说的是,“坚持自己的风格”是历史悠久的一则哲理,詹姆斯·戈登·吉尔凯医生认为这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很多精神方面、神经方面和心理方面的疾病的形成,都与人们无法做到坚持自己的风格有关。

这正如安吉洛·派曲所说,对于一个人而言,不能坚持自己的风格,是最糟糕的一件事情。

尽管如此,还有很多人宁愿放弃自己的风格,转而刻意地模仿他人。

这种现象在好莱坞等影视界相当普遍,也相当严重。

山姆·伍德是好莱坞最有名的导演之一。

在执导《战地钟声》《别了,希普斯先生》等影片之前,山姆·伍德的职业是房地产推销员,这些经历养成了他的商业个性,在做导演之后,他并没有放弃这些个性,因为他认为一些商业规则在电影界也有市场。

山姆·伍德曾经说,最让他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和说服年轻演员坚持自己的风格。

在这些年轻演员看来,模仿拉娜·特勒斯、克拉克·盖博,成为他们的影子,远比坚持自己的风格重要。

于是,山姆·伍德不止一次地告诫他们:“人们已经厌烦了这种风格,来一点新鲜的吧!”

也许是没能说服他们,他最后声称,要想拍出好的电影,最保险的方法之一就是不重用那些只知道模仿别人的演员,他说:“没有自己的风格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有些时候,人们对模仿别人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在某些特定的时候,为了特定的目的,也选择放弃自己的风格,转而模仿别人。

这种现象在应聘面试的时候最为常见。

我曾经询问过一位名叫保罗·伯恩德的石油公司人事主管,求职者犯的最严重的错误是什么。

这位曾经面试过6000名求职者的人回答道:“要说他们犯的最严重的错误,就是一味地模仿别人,不敢表露自己的个性。

就拿回答提问来说,他们会琢磨你希望听到什么样的回答,而不是坦率地告诉你他的想法。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做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因为谁都不希望听到假话。”

威廉·詹姆斯说过这样一段话:

一般而言,人们使用到的心智只占到了总量的10,还有90都没有用到。

也就是说,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的能力没有表现出来,与我们应该取得的成绩相比,我们至少还差一半呢。

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人们生活在自己设置的限制范围内,不求突破。

按照威廉·詹姆斯的说法,我们还有很多没有加以利用的心智才能,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模仿别人呢?

如果我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我们也许会真的变成别人那样的人。

在我们诞生以前,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个和我们一模一样的人;等我们死去以后,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和我们一模一样的人,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模仿别人,破坏自己的独立性呢?

根据遗传学的理论,我们是由父母各自的23条染色体组合而成的,每一条染色体中又含有几百个基因,而任何一个基因的改变就能让我们的人生出现变数。

即使我们的生命被孕育了出来,也只有三百万亿分之一的几率,生出一个和我们一模一样的人。

这就意味着,即使我们每个人都有300万亿个兄弟姐妹,也不可能有一个人与你一模一样。

上帝赐给我们如此独一无二的生命,我们又为什么要模仿别人呢?

多年以前,我走出密苏里州的农场,来到纽约这个大都市追寻我的梦想。

当时,我希望成为一位演员,于是报考了戏剧学院。

那时候的我真是可笑之极,我以为只要我报考了戏剧学院,就能实现当演员的梦想。

这是多么简单易行的捷径啊,我甚至纳闷为什么别人都想不到呢?

我还认为,想成为一位成功的演员,只需要多多观察已经成名了的演员,看看他们的优点是什么,然后将这些优点结合到我一个人的身上,就大功告成了。

事实证明,这是极其愚蠢的想法,我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模仿别人,最后悲哀地发现,我只能做好我自己,模仿不了任何人。

也许你会认为,有了这个惨痛的经历和教训以后,我再也不会模仿任何人了吧?

很遗憾,我的愚蠢让你失望了,因为后来我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我要编写一本关于演讲的书,我又有了一个馊主意:借用其他一些相关书籍的成果,将它们组合后汇编成包罗万象的“大全集”。

既然这么想了,我就这么干了,花了一年时间,完成了这本“大全集”。

很快,我就发现,将别人的成果变成自己的成果,只会让它们变得枯燥乏味,人人讨厌。

只有坚持自己的风格,拒绝模仿别人,才能做好自己,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许多功成名就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比方说乔治·柯希文、吉瑞·奥德利和查理·卓别林。

当默默无闻的年轻作曲家乔治·柯希文有幸见到另一位作曲家欧文·柏林时,欧文·柏林以成名多年。

欧文·柏林很欣赏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于是打算花大价钱邀请乔治·柯希文做他的助理。

欧文·柏林这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在发出邀请的同时,他又劝告乔治·柯希文不要接受这个邀请,因为“如果你做了欧文·柏林的助理,你最大的成就就是成为欧文·柏林的替身。

如果你不做这个助理,你才会成为著名的乔治·柯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