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或许还有可能,但是变法时的大宋国库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根本没办法实现。

租给百姓肯定不能太贵了,但那样一来,买地的钱不知何时能收回。

但若是一块地方一块地方地来呢?

先汴京,而后江宁,如此……

也不知还等不等得起。

【国家没有钱,如果强行这么做,结果就是土地价格压低,会引起卖地者的不满,为了提高收入租金不会太低,百姓的压力随之也会增加,更别提当时吏治腐败,政策落到实地时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众人方才还在想苏轼这法子好。

可是一提到腐败二字众人就傻眼了,才不好呢。

没用的,不把这群贪官污吏给治了,他们永远不可能好起来。

不管什么法子都好不起来。

【两个人都是在为百姓为国家,持的观点却完全不同,这就导致两人站在了不同的阵营,苏轼这段时间的政治挫折很大程度上就是王安石造成的,但是这不影响两个人的初心相同,因此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司马光上台后废除新法时,苏轼又站出来为新法说话,他觉得新法不应该全部废除。】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王安石欣赏这个苏轼。

就算他和自己的想法不同,但是这样一个真性情的人,他相信很难有人不为他的人品所折服。

可偏偏他这样一个人竟是那般蹉跎了一生。

而自己也是其中的帮凶。

【苏轼是很客观地在分析整个局势,其目的都是为国为民,这么一来他两头不讨好,改革派在的时候被贬,保守派上台时还被贬,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他得罪保守派时,昔日的政敌王安石又上书为他说话,两人在一个奇怪的点上达到了默契。】

【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是很复杂的,这也难怪冯梦龙会给他们写同人文了。】

明代。

冯梦龙一惊,原来他这文章还传到了后世吗?

他还以为没有巨幕出现自己就不会写他二人呢。

这幕中女子会不会讲他的这些文呢。

冯梦龙打定主意要将这文章写得更好一些。

【而司马光呢,司马光也是一个好官,他编撰《资治通鉴》耗费了大半生的时光,早在仁宗时,他就一心为国,仁宗无子,他为此操碎了心不停地上书言子嗣之事,当时的仁宗肯定不怎么待见他,偏偏他有一腔赤诚,又是个有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