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有一把琴,没有琴弦也没有琴徽,但他喝了点酒开始抚琴,而且还抚出了一股子“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1”的气势。】

东晋。

“哈哈哈……”

外边看巨幕的村民们笑起来,“陶先生,快将你那琴取出来,弹与众人欣赏一二。”

颜延之附和,“说得是,让我们瞧瞧陶先生的高山流水。”

陶渊明招呼着众人往院中坐下,连忙取了琴就要伸手摆弄起来,虽然什么也听不到,可瞧他那双手舞动的样子,若说是高山流水还真没人能反驳。

恰逢此时巨幕中也开始传出古琴的乐声,陶渊明顺势和着那乐声动作,倒是有那么点意思了。

颜延之饮下一杯酒,与同样闭着眼的陶渊明共同畅游在这“高山流水之乐”中。

【他弹的到底是什么曲子我们自然不可能知道,但这种随性而为的事情在那个时代时有发生,这就是魏晋之风流。】

1099年,元符二年。

想象着无弦而奏的场景,苏轼记起自己曾在黄州时写过的一首《琴诗》。

是当时听了他人的曲子得出的一些想法。

琴有声放匣中不鸣,指有声于指上不闻。

可如今无琴无君指,他仿佛听到了陶渊明弹奏出来的乐声。

此乃魏晋之风度也!

1042年,庆历二年。

欧阳修几人近日正忙着。

如今巨幕出现,他们才得空躲了些懒。

他前几年被贬夷陵时,曾经得了一琴,虽不是什么好琴可弹着也是心情舒畅。

可想琴不重要,心若安,无琴胜有琴。

【弹的是什么呢?弹的都是感情。】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植拿出了自己多日未曾拂过的琴,轻轻一勾发出“铛”的一声。

如今他不敢再弹,只怕弹出来的也都是些哀思之乐。

等他达到这陶渊明的“不喜不忧”境界再弹琴吧。

【咱们言归正传,继续说那首诗,他这里说的“欣自得”、“常晏如”都说明他是很享受自己以前的生活的,而此去祸福难料,应该是忐忑的,我们接着往下看看,看看陶渊明是不是忐忑。】

【“时来茍冥会,宛辔憩通衢。”机会来临没道理拒绝啊,那就暂时告别“我”深爱的田园吧,“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决定之后就赶紧让人收拾行李准备去打工了。】

【这几句听着挺正常的,有了机会那就抓住机会,且不能让机会跑掉,完全没问题。“通衢”指的是四通八达的道路,咱们可以理解为 康庄大道,一个好的前途,多么地积极向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