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

对食 若然晴空 928 字 1个月前

如今军中高级将领多半是西北军旧将,自然不会拿这些当回事,在他们的眼里,火头兵和正军是没什么区别的。

长青初来乍到,对这些本不是很清楚,但姬镇心里清楚,他为帅多年,军中有什么风吹草动他都明了,但毕竟不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军队,事务繁杂他也没心思去理,只能一股脑交给长青去办。

凡是总要有个轻重缓急,将士三餐不继是直接影响战局的事情,长青想了想,发觉这事的根源还在西北军上,西北军的火头军其实已经不算火头军了,而是一种惩罚,正军降为火头军是大大的羞辱,而火头军升为正军则成了荣耀的事情,导致没人愿意去当火头兵,厢军那边不一定有全民皆兵的精神,但已经沾染了这种风气。

这样想着,长青索性让人重新招兵,单招火头兵,待遇从优,西北军的火头兵全部转为正军,厢军的火头兵由上官警告,毕竟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上了战场无非多飞一颗头颅。

好在长青初来乍到,新官上任三把火,又有姬镇的支持,并没人敢撩这三把火,何况他做的也不是坏事,不到两三日,军中的作息已然调整了过来,说不上有多大变化,毕竟长青没来之前仗还是照样打,但就是看着感觉精气神不一样了。

姬镇作为主帅,当然是最了解这种变化的人,这让他对长青的态度更好了一点,以往西北军中也有督军,可惜大半都是朝中官员的亲信武将过来镀一层金,也有些能他们打成一片的,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西北军有什么怪处,在西北军中很得人心的督军,回了朝后都泯然于众,不再有出头之日了。

长青很能看出来姬镇的想法,姬镇和他的一双儿女不同,是个很有头脑的武将,然而武将的心思再细,落在久居官场之人的眼里,还是简单得很。

第101章

南疆蛇虫蚊蚁甚多,大军刚来时也着实吃了一番苦头,后来才晓得防备,督军营帐内一早就用掺了驱虫粉的黄泥铺地,味道不大好闻,但有功效。

宝儿在营帐内待了几日,只觉得浑身都带上了驱虫粉的怪味,但她仍然不怎么出去,长青提醒过她的事情,从来不需要重复好几遍,她知道他总是为她好的。

大将军不常在大营,很多时候都是长青在主事,来了不到半个月,军中上下都习惯了有事去找新来的赵督军,长青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东厂的办事效率自不必多问,如今这一套带到军中来,除了一开始的不习惯,竟然很得军心。

朝廷兵马和南军的人数不对等,军备也差一线,现在能占上风主要还是靠着西北军和姬镇的带兵经验,但这也很悬。如今后方正在调遣各地四十五岁以下服过兵役的百姓编军,大约入冬就能到,在这之前,得先靠着这两样,撑住不让南军打出南疆。

姬镇挑的大营地势太好,即便是从远处最高的山上往下看也只能见着一角,景王揉了揉眼睛,接过随侍递上的帕子,语气里带着点笑意,“姬镇这人啊,做官不够聪明,为将又嫌耿直,带兵打仗是真有一手,不愧是我大宁第一的战将。”

他身后站了一列武将,几个谋士恭敬地立在边上,当即就有个年轻武将不服道:“王爷这话也只能现在说说,凭他再厉害也老了,迟早是要让位的。”

景王脸上笑意盈盈的,只有熟悉他的人才会发觉他眼睛里并没有笑意,反而冷得很,他轻声叹了一句,“姬家啊……”

“传本王军令,明日先锋军继续攻营,都摆出声势来,不要怕消耗,到底当了这么多年地主老财,家底还是有一些的,别让人家瞧了笑话。”

几个谋士当即就想谏言,被景王似笑非笑瞥了一眼,又一个个说不出来话了,只有最前面的老者眼皮都没撩一下,他压根就没听。说起来也怪,大约是江家几代的心眼都长在了自家王爷的身上,无论是当年远走南疆隐忍蛰伏,还是如今起兵夺位,这里头就没谋士什么事,要是自家王爷不姓江,约莫也能吃上谋士这碗饭。

南军接连打了几日,日出击鼓,日落收兵,姬镇原本认为这里头肯定有玄机,然而连着几日都能看见景王军旗招展,前头身先士卒的也的确是景王本人,他杀红了眼,也就没再多想。

战事吃紧,军中大部分的杂事都交在了长青的手里,一连忙了许多日,伤兵的事情也都安置妥当了,长青亲自去军医营查验了几回,确认伤兵无论品级都能得到医治才安下心,战场是很残忍的地方,重伤的基本都带不回来,回来的多半都是轻伤,所以军医营也并不算很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