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页

对食 若然晴空 995 字 2个月前

长青挑了挑眉,忽然笑道:“是不是一块金色的鳞片形状的胎记,在后腰上?”

宝儿心里咯噔,低下头佯装整理发鬓,小声说道:“是啊,我就是觉得有些奇怪,怎么胎记还能生的一样呢,如意和阿麟又不是双生的。”

“无事,江氏皇族都有这块胎记,先帝也有,”长青的声音微微地低了下来,“宗室嫁妇生异姓子则无,有些神异。”

宝儿啊了一声,不再说话了,长青忽然看了她一眼,黑沉的眸子动了动,宝儿没注意,低声喃喃道:“那不是江氏皇族人人都有吗……”

她说这话并不是问句,所以长青也就没有答,外间的雨白日里停了一会儿,现在又下了起来,雨水打在牛皮营帐上,发出低沉的声响。

隔日金鼓阵阵,吵醒了还在睡梦中的宝儿,她朦朦胧胧睁开眼,见长青正站在床榻前更衣,连忙起身,长青听到动静,把她按回去,轻声道:“你再睡会儿,昨日我和大将军商议好,他今日带兵出征,我留在大营主持后事,晚上也许不回来。”

“那,那我等你。”宝儿看着他一件件穿上衣服,寻了件水獭皮的披风系上,起身出了营帐。

这会儿天色还暗着,桌案上却有一点亮光,宝儿迷迷瞪瞪看去,见是自己的梳妆镜,那镜子是银制的,巴掌大小,镶着宝石,颇有几分精致,是长青从一个西域商人那里买来给她的。她一时也想不起来是自己昨晚拿出来照的,还是锦衣卫不知道放在哪儿,所以放在桌上的。

舟车劳顿许久,软塌上卧了一夜,更是将连日来的倦意翻涌了上来,宝儿窝在被褥里,打了一个小小的哈欠,沉沉地睡了过去。

长青出了营帐,一众亲卫早已衣甲整齐候在外间,吴子秋多看了长青几眼,总觉得自家督公大人有些不一样了,他说不上具体,就是觉得督公大人和往常比,神色更淡,说话更冷,几乎有些凛然的感觉。

新来的督军刚到就整治了通敌叛国的周副帅,和大将军商议了半天,隔日就连大营都交给他了,军中将士也都不是傻子,谁都知道这是姬镇认可了新任督军,那么对待这位外来者的态度就需要变一变了。

长青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读过兵书,但绝不可能靠着那点纸上谈兵拢过兵权打退南军,他对自己的定位也就只是一个督军,这是他来时的想法。

到了军营,他才发觉自己的想法太过天真了,长青见过的军营最远是厢军,最多是京畿大营,那里一切井然有序,然而这前线大营呢?

不仅伤兵没有个妥善安置的地方,就连军医营都是专给受伤的将军准备的。西北军南北厢军不和,平日出战都要分个先后。火头军做饭从不定点,有运气的抢到吃食,没运气的饿一天肚子,除了西北军还算有条理,其他都不像话。

长青知道这也实在怪不得军中将领,厢军平日里懒散惯了,除去练兵要辛苦些,基本上都是朝廷给吃给喝,养着他们一家老小,时间长了,入厢军就成了还要找人拉关系才能进的美事,一朝把这些人放到战场上来,不提逃兵的情况,单说战力就比不上南军,更别提战时的素养问题。

西北军是很排外的,不管厢军们把自己过成了什么样子,他们是绝不肯管一下的,尤其是西北军的将领,他们经历过那段,自己的将士没有死在敌人手里,反而饿死在军营的惨淡时期,对于这帮混吃等死的厢军就格外敌视,每逢战事,甚至会有意无意把厢军推到前头当炮灰。

强敌环伺,内中还有动乱,实在是件可怕的事情,姬镇自然也了解这些情况,只是他实在没那个精力去管,所以和长青商议了许久,半信不信地把这事交给了他。

军中将领多半是从西北就一直跟在姬镇身边的老人了,姬镇带兵出征,也只带了两个,留下的将领里,有三位将军,四个校尉,十来个千夫长,长青注意到这些人有半数都是昨日见证他捉拿周疆的将领,不由在心里感叹一声姬镇会做人。

军中内乱,第一个要解决的不是西北军和南北厢军互相敌视,也不是军医营不医治普通士兵,而是火头军的问题。

西北军是没有专门的火头军的,因为西北情况特殊,妇孺皆兵,原先有过的火头军遭遇了几次呼延人夺粮,反倒比正军更加凶狠一些,后来也就渐渐养成了西北军中最弱的一军充当火头军,因为人人都不愿意当火头兵给别人埋锅造饭,所以竞争激烈的同时也很能带动将士杀敌的积极性。

南北厢军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他们平日里有专门的火头军做饭,那些火头兵多半是老弱病残,最开始的时候也能做到每日定时造饭,但是和西北军待在一起久了,眼瞧着对面火头兵也提刀上阵杀敌,杀得好了就能让替换正军,这些惫懒惯了的火头兵也找到了借口,西北军什么时候造饭他们也就什么时候造饭,惹得军中一片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