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页

凤凰台 怀愫 960 字 1个月前

一边这么客气,另一边自要回馈,腊八这一日,各府里分送腊八粥,师家特意讨了宫里做粥的法子,做细粥送过来,上头的巧果花色还是师清如亲手摆的。

这回来的还有师清如身边的丫头,悄悄问卫善,卫平喜欢什么样的花色,想年前给卫平往清江捎些东西去,卫善一听便笑,写了张小笺回给她。

哪里还用什么花色式样,家里给卫平预备鞋子袜子,都是要耐磨耐穿厚实,花色反而是最不计较的,真有这个功夫,不如多做些。

师家是文人,哪里知道这些,一想果然如此,天天操练可不比寻常人穿袜子要费得多,把预备好的蓝绸鸦青缎子都收起来,专给卫平做了二十双布袜子,又做了一双露指手套,方便他冬日里拉弓,趁着卫家给卫平送年货的时候一并捎了去。

等到年里互赠春盘椒柏酒时,卫平从清江寄了回礼来,里头有一对儿梅蕊簪子是给师家姑娘的,梅蕊根根分明,里头嵌着两块烧红宝石,一枝是梅花盛开,一枝是含苞欲放,做得极其精巧,包在一块红绒布里,算是谢过师清如做的袜子。

秦昭一看便知是在私货集市上买的,卫平那儿知道买越鸟带回京来逗卫善高兴,这会儿哄起没过门的媳妇,倒更有一手了。

卫善赶紧叫沉香挑了一个好看的匣子来,嘴里还埋怨:“簪子都买了,份量这么足,怎么也不配个好看的匣子。”

秦昭一听便笑:“这些东西都是私货,卷在毛毡里带出来的,哪里还顾得要盒子,这一对儿便是南边的御造物了。”

能工巧匠一多半儿都被带走了,原来这些精细的东西就都设在吴地,工匠除了拿俸银,还要发外财,走私货的商人,先是收东西,跟着又出原料,反正一样也是做,两样也是做,有了原料不怕被查出来贪了工料,赚的还是手艺钱。

卫善一听,心头微动:“没有两边朝廷的支撑,哪一个敢做这样的生意?是不是上头有人?”

“自然有人,还是最大的那一个。”秦昭半是好笑,一面说一面摇头,从皇帝到宰相都在做生意:“是江宁王乳母的儿子,那一片的私货都捏在他手里,裴宰相要争还争不过他。”最大的油水流进了江宁王的口袋里。

卫善就算知道私货生意两边都有沾,也绝想不到南边头号私货贩子竟会是江宁王,一时怔住:“他手里总还有吴地江浙,难道就穷成这个样子?”

上行下效,空子只会越钻越多,怪不得就连厉振南都有个贪财的名声,若不是上辈子大业关上门来也有这么一摊子事,江宁王怎么能在吴地盘踞这么久。

“那该提醒大哥万不能搅到这么一池子水里去。”卫善一下子提起心来,看向秦昭时,秦昭苦笑:“早已经搅在里头了。”

秦显在时两边就已经有了生意来往,那一片的官员上贡是最多的,百来年都是这么办,要除积弊绝非一朝一夕,好在他被调任,子厚又是新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些官员吃了多少年,早就把胃口撑大了,要收手不是这么容易的事。

说着拍一拍卫善的肩:“官字上下两张口,要是把这口封了也就当不成官了。”

卫善紧紧皱眉,可办过一回事,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连赵家都能在济民所里发一小笔陈米财,更别说是旁的地方了:“那要是捉他的错处呢?”

“不会,一日不打下吴地就不会。”自己手上的兵丁人脉都留给了卫平,正元帝既抱着挑唆的心思,也有用情面压人的意思,换成别个,哪能这么顺顺当当的就从秦昭手里接下兵权。

放手这几年的经营,换回后头几年安定的日子,这笔帐都不必算。

卫善凑过去看秦昭写的悼词,两人没有认真谈起过秦显的死,就跟正元帝一样,本来心里就有八分好处,人都没了,这八分就成了十分。

秦昭不光写了悼词,还修了一本文选,把东宫学士修过那些典籍都算在秦显头上,再把这些年来他上的奏折,专注于民生社稷的那些都特意挑出来,要把这本书刊印成集。这一部书打算二月里周年的时候献给正元帝。

“这书送上去,姑姑又要伤心了。”卫善翻动书页,一声轻叹,可正元帝必然是高兴的,若不是秦显实在太年轻了,朝上早已经为他著书立传了。

秦昭要预备二月秦显的周年祭,还要交接手上礼部的差事,更要在离京之前把该交际打点应酬的都办完,两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沉香挑了一个只檀香匣子,把红绒布包的金簪搁进去,卫善特意请了师家姑娘到王府来,摆上两碟牡丹三色饼,两人饮一壶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