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页

姜沃得以继续道:“凡此种种,不可计数!那为何,偏偏是丧仪的礼法,改不得?”

朝上一时安静如许。

反对的礼官,俱在拼命绞尽脑汁想如何反驳姜相的话。

同时有不少朝臣开始疑惑,为何其余宰相们,都安静的像是今日没上朝?

宰相们为什么不说话?

因在座的五位宰相,于大朝会前夕,都是面过圣的。

其实就算不面圣,他们也心如明镜:天后能下这样一道诏书,与皇帝必然是有政治默契。

这不光是天后抬己之尊,也是皇帝在加重天后摄政的分量。

缘故嘛……

几位宰相不约而同想起了太子在礼部的行事。

怎么说呢,他们都自问尽忠于国,为了大唐甚至不怕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王神玉除外),但问题是,得有机会能干事啊!

只是一件事关公主的礼法事,太子就交给诸礼官,你们议一议吧。

若是旁事儿呢?诸如刘仁轨这种行事不留情面的硬核狠人,就不得不想一想了:他这样雷厉风行整饬府兵事,若是没有一个坚决信重维护他,说‘一任委于刘相’的上位者,他能干下去吗?

而亲手挑了‘劝农使’,这三年来深入参与‘检田括户’事的裴行俭,心里也很明白:要没有强硬的诏令,靠群臣议,绝不可能行此事。难道指望人家同意自己挥刀砍向自己?

剩下的两位宰相更不必说:辛侍中眼里只有大唐的国库,王神玉心中,只有‘在其位不得不谋其政’的苦楚,和盼望退休的炽热之心……

因而整场庭辩,宰相们都持中不言。

直到……有人不怕死的主动点了刘仁轨的名。

“当年刘相曾谏言天后,‘勿重蹈吕氏禄、产贻祸于汉朝之覆辙’,臣等皆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