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页

若依旧是土路泥路,雨雪道路不通之时,军需断绝,后果何其可怕?从前战乱年间,军伍之中人相食的惨剧也不是没发生过。

而对百姓来说,道路也极重要,若无道路,粮食丰收了运不出来,天灾人祸了赈灾粮运不进去,都是让人心如火焚却只能束手无策之事。

故而狄仁杰在宁州,带人修了许多道路——当然没有混凝土路,但能为各村镇多通一条土路也是好的。

姜沃能想象到狄仁杰做的事情,像是在修建一条条细小的血管,慢慢的让血液能流通起来。

到底是在基层做过事的官员,狄仁杰的感触比姜沃更要深:“就是修路实需要人力物力,凭空变不出来,许多时候也只好扼腕而止!”

宁州的人口和财政都很有限,狄仁杰也多有遗憾,若是宁州的官库能支撑,他能做更多的事。

姜沃颔首:所以说,搞基建的银子永远不够用,要可持续发展地宰大户才行啊。

而狄仁杰在随姜沃看过城建署,又听过了她的‘高价限量拍卖皇家同款混凝土路’计划后,眼睛大亮,连连拊掌称妙。

“怀英,大理寺卢正卿还未致仕,这两年,你就先留在尚书省吧。”

姜沃想:当年科举保护伞也不能白当。她要把狄仁杰留在自己碗里两年。毕竟帝后也好,她也好,还有城建署这些官吏,都不曾真的去过京外乡镇通道路立桥梁的现场。在城建署事上,狄仁杰可以替她查漏补缺。

狄仁杰闻言拱手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太好了!他在宁州这三年多,办每件事都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半花,每回看看宁州空荡荡的官库,都愁的他人未到中年而掉发。这几年‘悭吝算计’下来,他整个人都快形成条件反射了,看到银钱就想算算能买多少粮米,修多少路。

如今能在一圣大旗之下,跟着姜相一起宰大户,想想狄仁杰整个人就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银光)。

继狄仁杰之后,姜沃又见到了久违的硬核狠人,如今坐镇辽东的熊津都督刘仁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