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页

《管子·封禅》中曾有记,三皇五帝内伏羲、神农、炎帝等亦曾封禅泰山。

夏商周后的帝王中,秦始皇汉武帝亦曾封禅泰山,故而后世帝王皆重此礼。

麟德一年正月。

皇帝正式下诏封禅泰山。

姜沃与旁人不同,她是双重身份:既在大唐待了数十年,亦有后世人的目光——无论从哪一种身份看,先帝唐太宗数次议及封禅,却都因国事未能成行,实是有些遗憾的。

毕竟一凤皇帝之功绩,实配与秦皇汉武并称封禅。

不单姜沃如此感叹,皇帝念及父皇亦做此想,正如姜沃在尚书省内看到的这份诏书。

此诏非中书省代写,而是皇帝亲笔:先写了高祖开国之功绩,又提起先帝惶惶伟业:“太宗功宏炼石,定宇于再麾,业比断鳌,饮沧溟而一息。”。夸过自家父皇,写到自己的时候又换了“忝奉馀绪,承威积庆”的口吻,表明自己是继承先祖基业,努力守成奋进之帝王。[1]

总结完一家三代的光辉历史(和现状),最终下诏:岱宗(泰山)封禅!

于是麟德一年,姜沃刚到尚书省,就见一道道诏令发下来,令人忙的晕头转向——

帝诏册封李勣等六位宰辅为检校封禅使。

帝诏许敬宗(前礼部尚书)、现任礼部尚书许圉师,以及礼部诸礼官速定封禅典仪,于四月前呈上。

帝诏诸州都督、刺史,于今岁十一月前,集于泰岳之下。(诸边关防守紧要州府官员不在其列。)

帝诏天下诸州,才子俊彦,皆举送入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