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页

直接将从前吏部关试的标准都推翻。

裴行俭道:“下官以为,此后吏部每岁授官,不管是荫封子弟、贡举出身、还是胥吏入流——本年一据资考配拟!”

不管你什么出身、名声、资历,想要做官,统统来吏部给我考试!

姜沃边听边欣慰,这就是为什么,她一定要抢先下手,把裴行俭捞到自己碗里的缘故啊。

唐时吏部铨注(考试取官)、长名榜(官员候补名单)之法,本就是裴行俭所创。[1]

只是如今,早了几十年出现。

裴行俭此人,便如从前房相杜相,在他心中,大唐和朝堂,比他一家一姓重要。

姜沃听得欣慰,王老尚书听得心惊。

甚至原本端着瓷杯喝草药茶,喝了一半都停了。

裴行俭竟然提出把从前约定俗成的‘关试’三条全部废除?

王老尚书深知,依着裴行俭的主意,是能选出更称职的吏部官员,但,如果不论家世、名声,授官统统考试,得罪的人也太多了!

这是把世家、勋贵、宗亲、甚至是‘才子’们统统得罪了个遍啊。

王老尚书震惊:裴行俭一直是个很妥帖的吏部官员,此番怎的竟如此激进?!

见裴行俭才说了一半,显然接下去还有更多激进‘考试之法’,王老尚书不由先摆手。

他转向姜沃:“小裴说的废除关试,当年所有候选官,一据资考配拟。你怎么看?”

姜沃莞尔:“略有些不妥之处。”

王老尚书不由颔首:“是。”还是小姜稳重啊。

被裴行俭惊过的王老尚书,不由想起这两人的做官履历。裴行俭是曾经因故被贬官到西州都督府的,但姜侍郎却是一直官位通达,可见更深明官场之道。

王老尚书便让裴行俭暂停,换姜沃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