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页

“左宗伯,你所掌仪制、祠祭二司,建言科、学校科仍如以往,王府科暂归右宗伯掌管,教习驸马之责也归于王府科,你看如何?”

礼部四司中,与藩王联系最多的无疑是王府科,姚弘谟对柳贺掌削藩事早有心理准备,对潘晟的安排,他并无意见。

王府科分给了柳贺管辖,但依然属于仪制司,因而日后仪制司的郎中便要向姚弘谟、柳贺二人负责,而原先归柳贺管的主客司仍归柳贺,精膳司却暂归姚弘谟。

这也是考虑到柳贺日后或许会十分繁忙。

主客司管的是外藩往来,还要负责管理会同馆,这一清吏司看似清闲,地位却十分重要,尤其在藩邦使者等进京时,天子必要一扬大明国威,其中程序不容任何有失。

除了四司外,礼部还有铸印局、教坊司等下属机构,各机构运转的程序早在洪武朝时就就已经确立,官员的变动与各司所辖事务关联不大。

……

到了礼部后,柳贺终于有了一间稍稍宽敞的办公地点。

礼部的官员是有额数的,不似翰林院那般,若是考选庶吉士,一下子就能增选十几人,不过礼部的书吏、书办也是人员众多,这是大明官场的陈规,毕竟礼部一个衙门就管了祭祀、文教、宗教、礼教、宴会、外事等,光是仪制司下属几科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靠几个主事如何能处理那般多的事务?

相比翰林院,礼部衙门更为清净肃然,官员之间等级分明,不似在翰林院时,翰林们虽职务等阶不同,但彼此间往往和乐知礼,相处十分融洽。

毕竟翰林院都是内阁辅臣的备选,谁都不该得罪。

柳贺到任了一日,便开始逐步了解自己所管辖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