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页

他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被他忽略了,偏又想不起来。点齐了斥候,下完命令之后,就坐在城内思索。

常阳就是一座普通的小城。

当然不会设什么将军府、王府之类的。驿站只是象征性的存在,安排几个军官也就罢了,绝对不能用来安置姜扶的。大一点的宅子都没几间。

当地的县令就把县衙的后宅让了出来。

姜扶来的时候,带了一些兵,大部分也只能驻扎在城外。好在天寒地冻的,城外驻军倒也谈不上损毁庄稼,就是来年翻地的时候,多半得更费力。

姜扶派人去探听虚实,这时候就得通过常水,才能绕出去。

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还能再绕远一点。

等派出斥候之后,他赶紧把军中一些在城内的将领召集来,商讨接下来的对策。

有一人直接说道:“趁贼子还没攻城,我们应该马上放弃常阳,直接撤离!”

姜扶猛地一惊:“你是让我把常阳城直接拱手让人吗?”

那人一拱手,冷静道:“常阳城太小,且敌方占据高地,于我方不利。为今之计,只能从城中撤出,而且必须得快!晚了……对方可是嬉王!”

话说得很明白。

常阳城小,修筑的城墙本就只能起到一点象征性的防御作用。从后勤补给方面,他们也没办法据城而守。

他们骑兵步兵都不怕,但这地方施展不开。常阳的位置也不险要,顶多就是有一点粮食,但也不多,没有守的必要。

敌人又是竺年,要是时间拖长了,让他封锁住常水,他们连撤退都没办法撤退。

另一名文士打扮的人说道:“柏将军说得对。而且只需要我们撤离,对方是嬉王,我们不用顾及百姓。”

这有点像是给竺年讲话的意思。

有人当场就拍桌子骂:“你还夸赞贼子仁善不成?”

倒是姜扶不用想就明白:“任先生说得对。通知下去,马上走!”

常阳是他们姜国的城,里面的百姓自然是姜国的百姓。

现在情势比人强,他们必须撤离,也没办法把整座城的人带走。

若是因此,全城的百姓遭灾,那罪责必然是落在他的头上——是他这个姜国的王爷,不顾百姓死活,只顾着自己逃命。

但既然百姓的性命无忧,那他就不会有这份顾虑。

简短的会议开完,姜扶就去通知自己的王妃。其余人这次也有不少家眷跟着王妃一起来的——百姓可以不撤,他们自己的家眷是必须要跟着一起走的。有些已经去准备找男装,要给自家女眷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