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页

竺年又联系了丹州商人,订了一大批芦苇杆,又找南货商人买了许多竹子。

久不露面的三姑,组织了一大堆的妇人,给军屯来银湖种葡萄苗的汉子们做后勤,手上提着大桶的酸梅汤:“这能行吗?”

领头给银城送菜的汉子老四,这会儿正拿着芦苇杆子一个个打孔,打完就轻轻铺在挖好的沟槽里,再覆盖上土块,看着一铲子下去半铲子石块的地面也是直摇头。

“再好的铁犁也翻不动这地,怎么能种葡萄呢?”

红三将一碗酸梅汤递给老四:“先歇会儿。”瞧着周围没什么人,他小声说道,“别人这么做肯定是瞎折腾,可咱们小王爷这么做……先前也没谁能想到珍珠还能种呢。”

红四一想也对:“这倒也是。”他喝着酸梅汤,看着不远处忙碌运河的官吏和工匠,脸上没什么变化,声音中却满是幸灾乐祸,“他们还真打算在这儿驻军。到时候越多越好,方便咱们包饺子。”

红三跟着嘻嘻笑了两声:“狗皇帝以为把咱们家小王爷送到这里来,就能把人给看死了?想得美。”

他们银鱼可不是吃素的。

当然,还得多亏了镇北王府和北境尉迟的鼎力相助。

如今京畿北部的这些军屯,几乎全都掌握在他们手上。若是姜卓一旦对北部发起攻势,就会发现会面临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

真打仗没那么理想化,军屯也不可能真的一个姜卓的人都没有,但不妨碍他们把事情做到位。

在竺年忙完了商人和葡萄园之后,已经是盛夏:“人都要晒成葡萄干了!”

银城这地方,确实要比京城凉快一些,但是树木不多,又比较干燥,太阳底下非常晒,和沃州的那种湿热很不一样。

尉迟兰看他一回家就钻到了凉棚下,瘫软得像是一张猫皮:“中午就别出去了。现在也没什么事情,我们去银湖边上玩几天?”

“运河要开挖了,怎么没事呢?”竺年真是愁死了,“别人要钱不是很难的吗?怎么给我这边批钱就这么快?我不想干活啊!!!”

长随就严肃道:“为陛下分忧,是王爷您的荣幸。”

“啊——”竺年不觉得荣幸,“浪费钱,瞎折腾。你看着吧,把这儿搞这么大规模,将来都是白给!”

长随跟着竺年的时间也有两年,心里面对他还是信服的,但嘴上不能这么顺着说:“陛下英明神武,肯定是没错的。”

虽然王爷看上去不怎么靠谱,但做事方面完全没掉过链子,和陛下的另外几位皇子不太一样。

听说常王在封地现在搞得勉强还行,但距离竺年显然差了不止一条街。

二皇子还在沃水码头,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一堆,忙得焦头烂额。偏偏原本帮忙的三皇子跑了个没影。

要不是姜卓这个亲爹显然是知道三皇子的下落,他都要怀疑三皇子是不是遭遇了不测。

长随给他递上泡好的菊花茶,示意他闭嘴少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