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页

但他看了看小城空荡荡的岗哨,还是在内心觉得,这地方更适合用来建造军港。

竺年从递上折子起,就知道姜卓会是什么反应。包括这座小城,都是来自于他的刻意。

只是为了防野兽,其实不用做成这样。

小城不就是为了给野爹打个样嘛!

来,瞅瞅,将来的军港模型都给您造好了。这不比画个效果图好使?

再说他一个挖坑的人,哪能动手画什么军港的效果图呢?

小城住的人少,房子也没盖几间,短暂歇个脚还行,想要留宿是不行的。

等到了时间,竺年又骑着孙子驴,带着一群人回去,到银城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

接下来几天,众人不用他带路,就已经能够自由行动。

有几个绑了驴车,带上帐篷,说是要在湖边小城安营扎寨。

竺年也不管他们,还吩咐人提供后勤。

就这么过了足足七天,姜卓终于得走了,临行特意跟竺年说道:“你说的把沃水和银湖挖通的事情,递个详细的折子上来。朕让工部派人过来帮你。”

竺年就把姜卓的船上塞满了咸鱼,当做土产给他带了回去。

姜卓也不嫌弃,等他走了之后没多久,就一船船的往这边运人运东西。

人,是姜卓说的工部的官吏。

挖运河不是小事,哪怕从沃水到银湖的距离不长,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具体怎么挖也有讲究,不是说拿一根尺子划一条线就行的。什么地方容易挖,什么地方不好挖,都需要前期大量的工作。

而且这种工程,哪怕前期工作做得再细致,等到具体进行的时候,总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

为此,姜卓特意起复了一批原先大月时期负责水利方面的官员。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混杂在其中的兵部的人。

竺年就当没看见,对着临时码头上许多奇怪的人犯愁。

要说这年头,谁的行动最引人注目,那肯定是皇帝。

皇帝去哪儿就去哪儿,是一种大家共有的默契。区别仅在于能不能去,去了之后能干成什么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