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页

姜卓学着他连壳咬着吃:“你多大个人了,孝敬老子一点东西吃怎么了?”他看看这满满一桌子点心,瞬间就找回了对竺年的熟悉感。臭小子在哪里都不会委屈了自己的肚子。

一群人舟车劳顿,坐了一会儿也没说什么正事。

等吃过了一回点心,喝了一道茶,又去看了竺年满后院挂着的咸鱼腊肉,就有管事来通知,各位大人的住处都安排好了。

住的地方都是和竺年一样的小院。除了姜卓的方位什么的格外讲究一点,临时种上了一棵树之外,别的没什么区别。

他们这些人来,都是自己带了仆从和行礼,安排几个管事照看一下就行。

等到晚上,大食堂在平日的伙食基础上,多准备了一些菜,还额外准备了一些酒水,算是晚宴。

姜卓和一众重臣出席,代表国家向这些建设者们致辞,还赏赐了一些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代表,有官吏有工匠,也有在后勤中表现很好的两位妇人。

所有得到嘉奖的人,都是一副激动不能自已的状态。

竺年倒是对姜卓另眼相看,等仪式结束之后,和尉迟兰小声吐槽:“我还以为他不会做到这一步的呢。”

无论是对这个时代,还是历史上的大部分时代,统治者们其实都不需要真正去收买民心。他们只是把民挂在嘴边,能说点好听话都已经算是开明。

虽然现在姜卓做的也不多,顶多就是给了点钱。

尉迟兰看了看身边的竺年,凑过去跟他咬耳朵:“他学你呢。”

竺年的行事作风和观念都太过特别,落在真正想要把国家治理好的人眼中,很容易就能发现其中可以借鉴的地方。

所谓国泰民安。

国泰,自然民安。

民安,也自然国泰。

两者其实谈不上真正的先后主次。

姜卓作为皇帝,大的方向要抓,小的也不能放。

“噫!学我有什么好学的?”

尉迟兰笑着给他夹了一个虾饺,喂到他嘴里。

竺年顺嘴就吃了。

其他人见了,只觉得没眼看。

姜卓这次带的人不多,都是实际干事的人,没那些个爱说酸话的。

退一步讲,就算是想说酸话,也得看场合。现在陛下正高兴着呢,过几天还有非竺年不可的地方,这时候有什么好逞口舌之快的?

由于不能影响明天的工作,晚宴提供的酒水只是带了一点酒味的果酒,口味更接近葡萄汁。喝上去是酸甜口的,口味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