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页

南王府如今盘踞的地方不止蒲岭以南的三州之地。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和楚江以北姜国没占下来的所有地方,都似乎有着若有似无的联系。

在撕掉了平和的假象后,南王府呈现出更具有攻击力的一面。

而从他们派往南地的探子返回来的消息,南地这些年远远不是人们口中的遍地野人的场景。

只要抛开他们的一些剪发和衣着方面给人的不适应,很容易就能发现南地的百姓们日子过得不差。南地几个出了名的大城,丝毫不弱于北地的几个大城。甚至风貌方面,还尤有胜之。

此前最远往南泉去的探子,递回来的消息让所有人震惊。

如果说作为南地首府的梁州,还是他们认知中的宏城,那么南泉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理解。

探子有不错的绘画功底,把南泉的港口、码头、普通百姓的家、街道种种都画了下来。最后集合成了一本厚厚的画册,派人送了回来。

宏大的城池、海量的人口、繁忙的码头、闻所未闻的货物,一切比话本里编纂的故事更加离奇。

更让姜卓惊疑的是,在南地普通人读书是一件很便利的事情。

家有余财的家庭,自然有书可以念。普通百姓只要愿意,也可以去学校认字、学算术。

和姜卓在梨园小筑看到的学校很像。在这些学校里教书的“先生”,谈不上什么学问,就是经年累月教这些基础知识,都是统一由南王府“聘请”。

想要学习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儿,每个月可以在固定时间段报名,满一个班级的人就开班。

上完一门课程,会有专门的考核,会有南王府审核发放专门的证书。

想要再学深一点,学专门的学问,就必须自己花钱进入专门的学堂。有识之士,只要证明身家清白,通过专门的考试后,加入到官吏的队伍中去。

当详细的考核选拔制度,被摆在姜卓的案头的时候,他内心的震动是前所未有的。

他一瞬间就明白,这是一份真正能够让他摆脱世家门阀掣肘的东西!

他可以从平民百姓中,选择适合的人作为官员。

这些官员哪怕有私心,也清楚只有他、只有皇帝才是他们真正的靠山。

他们不会像那些门阀子弟那样,把家放在国之前。

可惜门阀不会这么轻易地答应,他得想个办法。

在此之前,他得先去一趟银城,看看他那个义子。

春季涨水之后,沃水北段的河道还是相对温和的,没什么凶险。

从京城往北走陆路,也很方便。

姜卓选择了从一号码头坐船到银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