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

竺年来钱最多的生意之一,就是珍珠,当然有配套的银楼,还有胭脂水粉店。

他看红三摆弄的那些东西,掏出随身带的小本子开始写字:“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整一起,看看是弄一条专门的商业街,还是公园什么的。”

别看很多人穷得吃不上饭,但哪里都不乏有钱人。

这些有钱人钱多到花不完,也没处花钱。

竺年为了帮助这些人解决烦恼,可谓尽心尽力。

他说话声音很低,红三只听到他几声嘀咕,搞不明白这些东西,重新把自己一天的战利品收拾好。

他家小王爷有很多这样的小本子,记录着各种事情,有些实施了,更多的是没有实施的。

说书先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换了个故事,红三回房拿了些针头线脑,过来改衣裙。

等到说书先生的第二个故事说完,竺年才伸了个懒腰站起来。

好好休息了一天,接下来在阳州内赶路,就要轻松很多。

四泰是阳州的养马地。市面上好马确实也不常见,但是要租一辆马车还是很简单的。

红三昨天去当铺顺便“商量”来了一辆,今天一早当铺掌柜寻好了车夫亲自送来。

竺年看着当铺掌柜硬生生肿了一圈的脸,对红三说道:“手打的?脑袋上骨头多,手打得疼。”

“没有。用刀背拍的。”

当铺掌柜听着,忍着疼硬是扯了个笑。要不是肿的是自己的脑袋,他还以为这个小哥说的是用刀背在拍肉。

“哦。”竺年检查完车马,把行李放上车,“行了,走吧。”

马车离开四泰,红三快手快脚地把车帘子换成了薄薄的细绢:“亮堂过了。”

车夫和当铺掌柜不算是一伙,但也相熟,见状也不敢问,不用厚帘子,难道不冷吗?

两个刚从又是北方又是大山绕了一圈的人,到了阳州简直像是到了春天似的,被竺年宝贝了几个月的狼皮袄子被收了起来,还在车里唱起了歌。

快乐的情绪能感染人,车夫也很快放松下来,也跟着唱了几首四泰的调子。

车夫正值壮年,是个老把式,一路都很熟悉。哪里歇宿哪里停车哪里安全,半点不需要竺年和红三操心,把人顺顺利利送到了南壶城。

把人妥帖地送到城内一家顶好的客栈,车夫拿了不菲的赏钱。接下来他得等相熟的商队,再跟着一起回四泰,不然怕是一路上不平静。

南壶城的好客栈都有自己的温汤池子,只是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