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页

倒是第三天来了个行脚商人,说是从海首镇来的,兄弟一行就跟着去了。

海州知府连自己辖地什么时候多了个集镇都不知道,也没兴趣穿过重重山林,还劝两人不可轻信他人,担心他们的安全。

兄弟俩带着许多士兵,压根不虚几个行脚商人,一路跟着过去。

路比想象中的要好走,林子里有商人们清理出来的小道。他们刚刚走过,草木还没覆盖。地势也很平坦,沿途还有搭建好的供歇宿的小木屋。

走了五天之后,他们就到了海首镇。

人依然不多,但这里样样都是新的,显然比海州府要好得多。

他们说自己是准备行商的,商人们就指点他们跟着一个商队往海尾集去:“你们想要买卖东西,还是去海尾集。那里能买到不少东州的好东西,也收咱们海州产的东西。运气好能碰到东州来的大商人,要是碰不到也没关系,海尾集当地就有收购点,不过给的价钱稍微低一点。”

兄弟俩谢过之后,就跟着一个规模不大的小商队再出发,没看到背后商人们的眼神有点怪异。

“两个杨家人,怎么想起来到海州了?”

“管他呢,反正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也是。”

杨家兄弟一无所知,一路跟着商队到了海尾集。

这边的路确实比大道要更陡峭,但并没有更难走,道路宽阔平整,甚至能走牛车。

只是沿途没有可供休息的地方,到了晚上只能就地扎营歇宿。

道路的尽头就是海尾集。

这个“集镇”像是一个巨大的口袋,把整条道路兜在里面。

道路比较高。站在路上面往下看,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许多人,正在修筑高墙,瞧着比海州府要像样多了。

杨十郎忍不住说了一句:“怎么在此筑城?”

在他看来,海州是他们杨家的。

这座城一旦修建完毕,无异于扼住了海州的一条对外交流的命脉。

这座城不是不能有,但不能控制在别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