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页

“那现在的东州百姓,对朝廷不会有怨气吗?”竺年翻开一本地方志,“你看这里的描述,以前东州是很繁华的,可是大月建国以来,这片地方总体就是一直在走下坡路。老百姓还是照样生产生活,日子却过得一日不如一日。东州官员为了表忠心和活命,尽量上交给朝廷一年比一年更多的钱粮,没有用一点在当地百姓身上,连州府的城墙都破成这样。官员是无所谓的,反正他们可以升迁到别的地方去,老百姓们世世代代在此,肯定会回忆……嗯,昔日荣光。”

“我倒是没考虑过这方面。但前头老人还在,会有这种想法不稀奇。”尉迟兰提笔写下盘亘在东州及周围的一些势力,“过去好,现在不好,有人怀念过去,所以这些短则十来年,长则过百年的势力,才会屡禁不止。”

其中还有类似他们北境尉迟这样,利用这片浑水,进来摸鱼的。

面对东州这样的乱局,朝廷当然是想过办法的。但是数次打压,只是让这些不安分的势力,从明面走向更加隐秘的方向。

遁入山林,变成普通猎户、商会、村镇等等各种形式。

竺年看看尉迟兰写的纸,突然扯过来揉成一团,往边上煮茶的小火炉里一扔:“既然理不清,就不用理了。明着按着拉两次网,能收拢的收了,刺头削了,剩下的就是大撒币。”

“什么是大撒币?”尉迟兰觉得自己得抽时间,专门学习一下南地方言,不然听不懂的话可太多了。

“就是撒钱。”竺年仰头默算了一下,“倒也不需要一下花太多钱。先把需要的路修一下,反正以后运兵运粮也都要用的。路修好了,让百姓看见、用上,知道跟着我们有好日子过,民心自然就过来了。”

尉迟兰皱眉:“你这样,钱够吗?”

现在可不是天下已经打下来了,地盘在自己手上,哪怕少收几年税,顶多就是大家勒紧裤腰带过几年苦日子。这投入下去,几乎看不到回头钱。

而且他这样做,不是一直拿南地的钱,来贴补北地吗?南地的百姓没意见?

“唔,也不一定要用我的钱。”竺年难得真拿了个算盘快速扒拉了一阵,算出一个数字之后,拿了一张纸记下。

接下来尉迟兰就见他直接打了快两个时辰的算盘,等他停下来的时候,下意识就把他的手抓过来按摩。

“再按按手腕。”竺年舒服地眯起眼睛,“明天该到的人都能到了吧?最后开个会,就可以搞起来了。”

尉迟兰听着他的话,轻笑出声:“好,搞起来。”

元家村就在东州城边上,还连着一条纨绔们最初修的土水泥路,交通非常方便。在这里见人,也不像在城里那么多眼线。

在他们这边敲定之后,无数人马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只是越到元家村,人越少。

最后能进入元家村,真正坐下来和尉迟兰他们开会的,只有百来号人,还是分了三批。

元姑娘早就准备好了一间宽敞的高房子,按照竺年的要求,在中间用好几张方桌拼成一长条桌子,两边摆上椅子。外圈还有供助手记录的桌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