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竺年在内心叹息,愈发想念自家先生。

他和先生说起这些画情,很多话一说就明白,哪怕有所争论,也能够很好的相互补足。

想起尉迟兰,他就想到尉迟兰在京城中的布置。

这么长时间,那些布置大概也被送表哥破解了。尉迟兰的人手有限,当时算是钻空子;现在他本人不在,拼在京城中的资源,现在谁都拼不过送表哥。

不过他倒是很期待,要是宋觉皇叔进京勤王,送表哥会是什么样的表现。

第二天天还没亮,宋卢亲自来通知竺年的时候,就看到竺年已经起来了一阵,正在心不在焉地打拳。

拳法很简单,透着打过千百遍的熟悉。

宋卢一见就笑,这套拳他也会打,是宋家人给孩童习武启蒙教的。几乎所有宋家人都是自幼练习,哪怕一些不长于武功的宋家人,平时也会打上一套锻炼身体。

不过竺年打这套拳,明显是在偷懒。他这些天见过他正常早课练的功夫,还亲自指导过一二。

他一见宋卢,就收势,往前疾走两步:“哥哥,是准备出发了吗?”

宋卢笑道:“不急。我提前过来看看,怕你还没起。什么时候起的?昨晚没睡好?”

竺年含糊地说道:“睡了的。”

宋卢接过随从递过来的一个包袱:“你来了这么多天,也没机会到城里转转,特意准备了些特产,你拿着路上吃着玩儿。”

竺年不客气:“多谢哥哥费心。”

宋卢这次不能随同前往京城,对自己父亲倒是没什么不放心的,但是对“宋浮”非常担心,到了时间后就带着他去军中集合,给他安排在了宋觉身边的位置。

这样竺年既不需要做什么,又能够得到最好的保护,且能够最直观地学习。

竺年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

他跟过罗英的部队,跟过竺瀚的部队,甚至跟过禁军。

每一支成熟的部队,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管理模式。其中有共通之处,也有长期以来应对特定地形或者敌人,形成的特殊的技巧。

哪怕只是普通的行军,竺年也收获良多。

宋觉面上不显,对他的考校愈发严格,心里面愈发满意,觉得小孩儿聪明有灵性,一点就通;就是性子不够沉稳,得好好磨。

竺年就不太开心,却也没有提出什么任性的要求,连伙食都时常和普通士兵们吃一样的,带的将军们也不好意思吃小灶。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吃的将军们多了,最近的伙食口味提升不少。

竺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平时行军时候的配给实在觉得吃不饱,他就拿出宋卢准备的零食啃两口。

裁成细条的风干牛肉越嚼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