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页

宋煦[校对版] 官笙 889 字 2023-03-19

周和连忙躬身,道:“应该是。”

高太后冷哼一声,道:“死不足惜的东西!”

赵颢的那些事,可以说对高太后打击很大,是她彻底灰心的根由。她一直觉得她将大宋治理的不错,吕大防等人,还能说是品行不端,自作孽,与她关系不大。但她的儿子居然涉入克扣军饷,暗杀三司使,甚至是勾结西夏,这不是想推脱就能推脱的了。

她对赵颢彻底失望,死活都不管了。

周和默默无声。

高太后多少有些烦躁,看不进去书,瞥了周和一眼,道:“蔡京上书要废除科举,政事堂,官家怎么说?”

周和躬着身,道:“官家留下了那道奏本,没有发给政事堂。”

高太后点点头,看向宫外,轻叹道:“也不知道章惇他们这次是冲着谁去的。”

高太后纵然不理朝政了,可眼光还在。在这种时候,厄需朝廷团结、冷静,全力推动‘新法’,可章惇等人不但没有辟谣,打击谣言,反而坐视不理。

只有一种可能:他们要借这道奏本做些事情,能用‘废除科举’来遮掩,可见非同小可。

不管是赵煦还是章惇,他们都是目的性很强的人,做任何事都有清晰,精准的目标。

周和也看了眼宫外,躬身不语。

高太后只是说了一句,再次拿起书,面容和缓的慢慢翻阅。

过了晌午,宫外的热闹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更加炽盛。

苏轼拜访了很多人,得到了不少肯定的回答,尤其是在朝的一些高官,比如吏部尚书林希,工部尚书杨畏,都明言反对废除科举,这令他心里安定不少。

而宁远侯顾正洋得到的支持比苏轼还多,勋贵集团向来彼此联姻,关系错综复杂,近百年下来,彼此之间是相当紧密。

各种各样联合奏本层出不穷,相互走动间,隐约可见的压力,磅礴如海的涌入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