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页

工部的工人自己发现自己命名,就叫张三加李四配点王五。

不行吗?

核心的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不过换了个名字而已。

把这个名字和工艺流程写到书上之后,不就成了后世奉为圭臬的理论吗?

钢铁技术中国几千年领先西方,唯独在工业革命后被反超。

就是在再生产环节中有经验的操作工少了。

而再生产环节的端口处,消耗大了。

原材料到不了再生产环节就没了。

明清数亿人,数亿张嘴等着吃饭,经济内卷化严重至极,边际效益几乎等同于零,百姓连活下去都难,王朝周期律避无可避,在那种环境下谈生产力,这是耍流氓。

我们要看到的是,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他们的内卷化也是极其严重的,但他们找到了一条青云大道。

那就是殖民。

通过外殖民的方式来输出国内的内卷化,然后将国内的生活环境低廉化,大量的农业原始劳动力转化为工业劳动力,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多了,量变就引发了质变。

而在殖民的初期,约翰牛也烧粮。

就是还没准备好。

他们为啥不拿粮食到清朝换奴隶呢?

清朝社会的边际效益在十八世纪随着人口大爆炸已经到了危险线,怎么发展都是原地踏步甚至步入深渊,更别提自己还玩闭关锁国,拒绝学习新技术来进化国内生产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