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绝无可能惠及四万万中国人,也绝无可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或许大明崩溃就在明天也说不定,因为他们的制度和宗教信仰远远不如欧洲人。

一个工程师治理的国家,上限又能高到哪里去呢?

想明白了这一点,俾斯麦反而对于促进普明结盟更加热忱了。

19碗炸酱面+2个卤蛋也不是白吃的。

在餐桌上,朱富贵也与俾斯麦谈定了几件事情的初步意向。

一是,大明皇家成衣厂立即赶制一批普鲁士军装样品,交由俾斯麦带回柏林让威廉一世御览。

二是,俾斯麦直接拍板,签署了《明—普鲁士教育理论共识》。

说起教育,如今在欧洲,普鲁士教育模式可谓是迎风臭三丈的反面典型。

在教育问题上,俾斯麦惊喜的发现居然能在遥远的东方,或者说是美洲找到知音。

从腓特烈大帝开始,普鲁士便开始推行义务教育。

即国王使用国家税收,而非是向学生收取的学费,来推广覆盖平民的基础教育。

早上八点进入课堂,每堂课统一时长,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统一校服,上课手背在身后,坐端正,回答问题先举手,老师如长官,按铃声统一所有时间段的功能性分配,统一学龄制,统一考试,统一惩戒与奖赏。

总而言之,以加工机械零件的方式,对每一个孩子进行强制性的基础教育,这就是普鲁士教育体系的精髓。

而这一体系的终极目的则是:“创造一个被训练得服从政府、敬畏上帝、勤奋和节俭的人民的帝国。”

这样的做法自然受到了如潮的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