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页

大厅内,也算是其乐融融。

“听闻魏公公曾是府案首,又曾为中书舍人,想来才学过人。今日难得公公到我南都城,不如就请公公题个字,留个墨宝,也好让我等以后有个念想。”

说话的是成山伯王道允,这位是开国和靖难两功臣之后。因为他的始祖是开国封的伯,但之后靖难时他家祖上也追随成祖皇帝,封了世侯。但洪熙年间却因事获罪,到正统年间才复封成山伯,一直传到王道允这一代。

因这特殊原因,王家在南都城和其余各家比就有点异类了。他之所以提出来请魏太监留个墨宝,却是真心拍马屁。

第0921章 一鸣惊人

王伯爷很有识人之明,又对当下南都局彻门清,知道如今不但是他们奈何不得这小魏公公,就是魏国公也不得不低头,没法子,谁让人家兵强马壮,自家打不过呢。

打不过就得服软,这没什么好犹豫的,不这么干的才叫傻子呢。

所以王伯爷积极响应丰城侯的号召,在自家原有份额九千两的基础上又“捐输”了一万一千两凑了整,为的就是息事宁人。

他受够了提心吊胆的日子,再者,钱没了,可以再挣。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这小魏公公都敢把灵壁侯他们给绑了,谁知道他会不会发疯再寻个杀鸡儆猴呢。

这世间,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有鉴于此,王伯爷便要积极充当“友好分子”,同时,他认为眼前这小魏公公将来成就不可限量,或许,又是一个汪直呢。

因而便想奉承其一二,将来不管他是汪直还是冯保,亦或刘谨辈,总当记着他王伯爷今日的好嘛。

锦上添花莫不如雪中送炭,这小魏公公虽是江南镇守中官,但不过六品,距离身着红袍还差了些,不及那些司礼大珰,亦不及这南都城的守备太监,但小魏公公却是年轻!

内外朝廷,年轻便是最大的本钱。

年轻,熬也能熬死那帮老东西;年轻,熬也能熬为大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