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页

此情此景,老者与百姓们都是感慨万分,均道:果如公揭所说,这小魏公公真贤寺也!

双方进行了热烈的交谈,一方言语满是对百姓关爱;一方则满是对江南镇守中官不畏权贵的赞扬。

就差数百人齐声喊出“魏公公,我们支持你了!”

“咱本就是百姓,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啊!……老人家,咱虽年轻,但咱却知,这天下为公啊!……”

公公数次抹泪,老者和百姓们的淳朴真是叫他激动,万分激动,直感慨还是都城百姓素质高啊,能分辨是非,不必他再费尽口舌解释。

人群久久围绕公公,迟迟不肯散去,终一老者知魏公公公务繁忙,怕耽搁久了影响公公正事,遂出言命百姓散去。

百姓闻言便相继散去,人人离去时恋恋不舍,让魏公公几度哽咽。

却不想,那叫百姓散了的老者见左右无人,却是低声道:“魏公公,小人们是魏侍郎叫来的……”

老者说的很是委婉。

“噢?……”

公公微愕,旋即却不感恼火,而感欣慰。

看来这位干哥哥和那小国舅一样,都对自己的宣传之道有了深刻了解。

宣传的内在,便是要勇于发动群众啊。

必要的代价要是付的,如此,才能提高群众的积极性。

公公吩咐左右取钱与这老者,根据人数来算,当付三百余两,但公公豪爽,命付五百两。

当场结清,绝不拖欠。

任何时候,拖欠者,都是没有好下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