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页

徐某者,乃故尚书徐元泰之侄廩生徐日隆之弟也。汤宾尹少时曾受辱于徐元泰,故必纳其侄妇为妾,以雪此耻。汤宾尹在县里颇有势力,徐某与贾氏兄弟都不敢有异言,徐日隆知道后却是大抱不平,于是上下控访,结果汤宾尹四布罗网,直欲得日隆而甘心。不得已,势孤的徐日隆只好亡命走燕齐。

此事一出,合郡沸然。当地巡按欲惩治于他,汤宾尹遂感害怕,求同年举人熊廷弼相助,结果熊廷弼为他说情,才把此事按下。由此,汤宾尹与熊廷弼结为至交。当然,有关这件事的内情,无论是汤宾尹还是熊廷弼,都不曾与外人道过。故而刚才官应震闻听汤宾尹竟和熊廷弼是好友,十分的好奇不解。

此时官应震也很是惊诧,他和汤宾尹想到一块了,都道那魏良臣竟是走了内廷门路,净身脱了士林入宫伺奉去了。要不然,何以和李永贞有关系的。

李朴倒未多想,只等着那李公公解说。

李永贞不卖关子,当下说道:“魏案首为陛下钦点简为文华殿舍人,现奉圣意出关协办钱粮欠款事。”

“他?文华殿舍人?”官应震不知如何说好了,因为这件事实在是太过稀奇,也太过不可思议。

一个交白卷的被点了案首,还被皇帝赐了文华殿舍人的官职,这事听起来还真是难以置信。

若非是从李永贞口中说出,若非当今皇帝的确喜欢不拘一格任官,李朴和汤宾尹是怎么也不愿相信的。

“如此说来,李公公对那魏良臣颇是熟悉了?”

官应震回味过来,那少年怎么做到的且不去管,他关心的是李永贞何以知道的这么多。而这个李永贞背后的金忠又在其中扮演什么。

李永贞不置可否,只微微笑了笑。

官应震点了点头,看了眼好友黄彦士,大致明白此间的关节了。这事想要理顺也简单,刚才黄彦士也说了,那少年的白卷落在郑贵妃手中,而金忠又恰恰是司礼监中支持贵妃一派的,如此一来,便表明那少年乃是得了贵妃和金忠之助,才能有现在这桩不可思议的存在。

现在,官应震最大的好奇就是,那少年的白卷上到底有什么值得郑贵妃看重。

李朴想起什么,在边上说道:“李公公这么一说,我倒记起来,数月前关门军变,传闻陛下派了一舍人出关安抚军心,莫非就是这魏良臣了?”

“不错,就是他。”李永贞点头道。

“这倒是桩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