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页

齐楚两党素来联气同声,相互扶持,黄彦士和李朴私下关系又好,请他来自是没有问题的,可那太监李永贞是怎么回事?

汤宾尹和李朴比官应震早到,知道李永贞是个太监,但却不知其底细,因而二人心里也是困惑。

李永贞知大家对自己到来不解,却不解释,只在那冲诸人一一点头,很是客气。

“李公公是金公公名下。”

黄彦士轻声一笑,摆了个手势,请众人到亭子里坐。众人听了这一句,却都心中有数了。

金公公是哪个?除了司礼太监金忠还能有哪个!这李永贞既代表金公公前来,想来金公公那里肯定有什么要事。

汤宾尹脑子最活,第一个想到了内廷司礼掌印之争,隐约猜出金忠恐怕是有求三党,因为他的对手据说得到了东林党的支持。

内廷之争也好,外廷之争也好,归根结底都是人争。有人支持比没人支持的总要强上那么几分。

这也就是党派的由来,亦是党争的由来。

人多,总能欺负人少。

东林党支持亲近自己的那位上台,金忠想要顺利接印,肯定就得往另外几党靠。这事,不是什么阴谋,而是必然。

李朴和官应震随后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是谁都没点破,只含笑点头,一一步入亭中落坐。

待众人坐下后,黄彦士方扭头似随意的与官应震说了句:“东鲜兄,可还记得保定的少年说?”

“当然记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则国雄。”官应震随口就来了段少年说,看来,这段少年说在这位楚党领袖心中有着不小的份量。

“好一个少年说!”

汤宾尹和李朴都是头次听说这少年说,都是拍手称好,尔后均是对这少年说的作者感到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