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这些道理刘备自己不说,下面的人不敢开口,毕竟下面的人不知道上面的大汉皇帝有多大的决心、甚至到了连楚都可以重新平和地看待。

李素看这个细节容易搁置谈不下去,只好站出来,由他带头建议皇帝:

“陛下,臣以为,既然要奉祀屈原,为华夏信义之典范,可择端阳节为期,天下祭祀。臣所修《史记索隐》,对楚世家之考评,也已据此调整。

各郡教谕官署内,举子祀学之所,也要统一立屈原牌位。至于专门的祠庙,不做要求,以免加重地方负担。百官及吏目、官雇役夫,可在祭祀节日休沐歇息三日。”

刘备立刻一唱一和答应:“丞相所奏甚合朕意,不过选端阳节,可是有什么考据?”

李素无奈,只好把后世穿凿附会的那些屈原纪念传说,稍微拿一些还算可信的用一用。

反正这些东西本来到东晋也会出现,李素只是提前了两百年。

至于赛龙舟、吃粽子这些,其实不用李素提倡,端阳节一直有这个活动,只不过之前不是纪念屈原的。

考虑到他是天下仅次于蔡邕的学界泰斗,他说他整理史料佚闻,考据出来这些都是真的,也没人会反对。

李素描述的屈原死前的事迹,就成了正史,不管是否完全真实,至少效果是好的,就算是劝国人守信用了。

第857章 二袁打出狗脑子

整个章武四年二三月间的长安朝廷,主要就忙了两件事儿:一时整顿民政内务、二是梳理历史问题定性,让百官学习统一政治思想。

百官当中一部分思想觉悟不高的,一开始还觉得皇帝小题大做、丞相也办事大而无当不分轻重。

眼下可是袁尚袁谭已经反目、随时会演变成全面战争的千载良机啊!不趁机把全部精力放在打仗上,居然还搞内部统一思想、提高觉悟水平?这不舍本逐末放弃了大好时机么?

但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才渐渐意识到,首先军事上并没有放弃,陛下和丞相早就安排好了。

其次,正是因为袁绍死后、给关东伪朝留下了那么大的烂摊子历史教训,关西正朔朝廷这边才要无则加勉,趁机强化内部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