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页

王自奇信中透露的汪兆龄抢在刘文秀之前往固原这一信息,也让孙可望心头紧张,他与汪兆龄素来不和,杨皇后又对他这个事实上的大西继承人不满,万一汪兆龄蛊惑杨皇后另立他人为大西新君,不仅会分裂西军余部,更会让他孙可望陷入危机,因此是绝不能让汪兆龄成事。

东府麾下诸将皆是孙可望的亲信,初始皆沉浸于御营大败,万岁归天的噩耗悲痛之中,但领军之人又哪里不晓得轻重,孙可望将所担心的事情与诸将一说,诸将立时达成一致立即退兵回固原。

撤军命令一下,西军诸部动作也快。

然而来时容易,想走却不容易。

当面顺军显然知道孙可望一定会撤兵,所以在高一功的指挥下,李来亨、贺兰、胡守龙不断袭击骚扰撤退的西军。

虽然金锁关的顺军骑兵不多,但赶来增援的第一军第十镇却有大量骡马,属于“半骑兵”性质,配合随李来亨、贺兰退下的三百多骑兵,倒也拼凑了一支两三千人的“马队”。

孙可望麾下骑兵此时仍有近两万之众,然而张献忠之死令得西军士气低迷,连攻金锁关不克又使西军将士极度困乏,故而哪怕追击的顺军人数不多,却也严重影响西军撤退速度。

顺军战法也是狡猾,往往以小股精锐突袭袭扰,一旦西军调集重兵前来就立即后退,可等西军重兵撤走顺军又重新咬上来,如此反复几次,令得西军的撤退变得极为缓慢。

西军扎营之后也不得安宁,半夜三更甚至都有烟火在西营周边响起,铜锣、号角、鼓声更是不断,让人困马乏的西军将士连个安稳觉都睡不上。

孙可望知道再这样下去,顺军的主力骑兵一定会追过来,便同诸将商议如何对付顺军的疲军之计。

诸将都知道顺军用此诡计就是想拖住他们,但此时军心人人思退,一时半会还真是拿顺军的袭击没有办法。

大将张虎担心道:“现在这个样子肯定不行,走走停停,将士们得不到休整,伤员又多,顺军好像狼一样盯着咱们,稍有不慎,我军就可能覆没。”

“眼下军中已有不稳迹象,有些士卒认为万岁已死,何必再和顺军为敌……”

王爱秀听到的一些风声相比顺军袭击更加要命,事实上顺军除了不断袭扰之外,也常使人劝降西营,说什么大伙本来都是提着脑袋造明朝反的汉子,原先只是因为八大王头脑昏了两家才兵戎相见,如今八大王不在了,大家就没必要再自相残杀,合兵一处继续把那朱明推翻不好么。

类似风声,孙可望肯定是听到的,对此也甚感忧虑,王自奇这个后军都督降敌效果很恶劣,虽然现在尚没有发生大规模叛逃事件,但局势再继续发展下去,恐怕此类事件就会增多。

千里长堤毁于蚁穴,叛逃事件一旦发生,就会不可控的扩大,几万人一哄而散亦是常事。

这时祁三升主动站出来请求由他带兵留下殿后,东府同其余诸将带领主力继续北撤同西府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