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6页

如此广大的大草原,除了鲜卑之外,必然还有诸多杂胡生存。

虽然鲜卑作为一个政权实体被消灭了,但是郭鹏认为肯定还有很多杂胡部落生活在大草原上没有被找到,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在日后成长起来变成巨大的威胁。

鲜卑当初也只是匈奴的奴隶部落罢了,在汉政府打击匈奴的过程之中获得了喘息之机,最终成长为匈奴帝国20,闹得东汉帝国的后半生鸡犬不宁。

郭鹏在御前军事会议上认为,鲜卑没了,鬼知道会不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鲜卑,所以戒备是必须的,是不能减少的。

犁庭扫穴政策务必要贯彻落实,直到永远。

所以漠州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就一直没停过。

郭鹏也因此打造了一支仿照游牧骑兵生活方式而建成的骑兵。

以牛羊马为基础补给,不需要额外的后勤,大规模游猎草原。

大军行动的时候,除了本身携带的肉干之外,还有大群牛羊马随行,就按照游牧骑兵的生活方式,一次出击常常有数月之久,不需要额外的后勤补给。

发现一个部落消灭一个部落,斩杀老幼病残,壮女壮男能掳掠多少就掳掠多少,以此断绝草原部族对未来的魏帝国的威胁,顺便训练精锐善战的强悍骑兵。

平州也是一样。

平州如今的探索范围已经跨越黑龙江,进入外东北,抵达了东边海岸线,并且登陆了库页岛进行巡查,还发现了生活在这里的部分土著蛮族。

按照郭鹏犁庭扫穴的政策安排,这些土著蛮族遭到了帝国游猎骑兵的无情猎杀,只要发现聚居点就进行摧毁,不给他们生存的机会。

要是发现大规模的有政权形成倾向的部族,更会出动千人规模的游猎骑兵,对他们发起灭绝性打击。

游猎骑兵一般是以百人队为行动单位的,每一队安排一个百夫长率领,深入原始丛林深处,探索未开发的领地,猎杀群居于此的蛮族,扩充帝国对边疆地区的了解。

这样规模的犁庭扫穴政策也成为魏帝国在后战争时代保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