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5页

延德七年,具体的方案提交皇帝审核,郭鹏召集御前会议商讨,确定实施。

延德七年下半年,大运河工程开始全面推进,南北两路同时进行。

借助北伐俘虏的大量鲜卑、乌丸人的人力,以及延德九年平叛缴获的财力、物力,大运河工程进入了高速铺开的进程。

尽管郭鹏俘获了人数超过百万的鲜卑人和乌丸人,但是他们还有其他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修缮蜀道之类的,工程量巨大,死亡率高,摊到大运河工程上,人数略显不足。

于是郭鹏只好下令征发运河沿途周边地区的民夫,以村乡为单位,发起动员诏令,获得大量人力,一起推进大运河的修缮。

挖掘新的水道,拓宽、整修古老运河与自然水道,商讨运河走向,测绘一切数据,以及实时反馈给中央政府等等。

延德九年因为叛乱的发生,工程稍微受到了一些影响,不过也不大,地方民兵的活跃限制了豪强叛军的活动范围,他们始终没能进犯到大运河工程区。

所以工程区的那些乌丸人和鲜卑人自然也没有逃跑的希望,整个工程保护的还是很好的。

叛乱平息之后,郭鹏手上又多了一批劳动力,这批劳动力被全部投入了大运河的工程之中。

为此,他专门设置了一个运河公署,任命南书房侍读诸葛瑾和庞统分别担任运河公署的正副负责人。

运河公署直接对他负责,由他负责协调处理一切,一切都要让他知道。

皇帝直接负责运河公署,可见皇帝对运河的重视程度,人们只当皇帝重视运河是为了沟通南北交通,以便于更好的控制南方,但是对于皇帝提出的什么气候严寒粮食减产之类的,群臣大多数认为这是笑谈。

粮食怎么会说减产就减产呢?

气候怎么会说变就变呢?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古已有之,所谓气候变迁,不过是无法确定的推测罢了。

尽管是皇帝,这种话依然不能让群臣信,大部分人都觉得皇帝在危言耸听,说这样的话肯定背后有更深刻的政治意义,哪怕是支持他的,也把这种事情视作政治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