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页

但杨廷和操之过急了,吃相特别难看,半个月就搞出一堆事儿。

特别是御史弹劾事件,要么调查被弹劾之人,要么让当事人在朝会时自我辩护,随便做做样子即可,再来处罚御史就完美无缺了。可他们连样子都懒得做,一副老子已经掌控朝堂,你们谁都别乱说话的架势!

但凡有脑子的官员,都不会同情那个智障御史,却又因内阁破坏规矩,而反感操弄权柄的杨廷和、梁储。

小小弹劾,大失人心!

杨廷和的政治水平堪忧,一朝揽权,居然连作秀都不屑了。

再加上之前的疯狂调动和任命,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出现一大批反对杨廷和的官员。这些官员都跟严嵩一样,自负有才且郁郁不得志,把杨廷和视为他们升迁道路的最大阻碍。

跟史书里记载的不一样,王渊明显可以感受到,杨廷和此时的官声很臭!

从深孚众望到毁誉参半,杨廷和只用了半个月,这首辅当得也算特别厉害了。

严嵩将杨廷和、梁储二人鄙视一通,突然低声道:“翰林院有传闻,说陛下迟迟不补阁臣,是想让若虚你入阁!”

王渊哈哈大笑:“我连执掌翰林院或制敕房的资格都没有,怎么可能入阁?”

严嵩摇头道:“对当今陛下来说,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听闻此言,王渊不禁莞尔,看来朱厚照的荒唐深入人心啊。

其实,朱厚照被杨廷和刺激到了,这次真想任性胡来一番。

朱厚照本来的打算,是等边镇入京之后,一切尘埃落定,便让靳贵去补阁臣之缺。再升王渊为翰林学士兼礼部侍郎,直接来个几级跳,接替靳贵专门给皇帝写诏书,宛如扎下一颗钉子在司礼监和内阁之间。

谁知突然冒出个二货御史,把靳贵弹劾得主动辞官,靳贵入阁的事情就这样黄了。

即便杨廷和不动手,估计皇帝都想将孟御史给下诏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