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页

※※※

泛舟而行,沿鸿沟而下,可以看到两岸郁郁葱葱的田野和忙碌的农夫,也可以看到河面和堤岸上南来北往的船队和车队。大饥荒之后的中原正在恢复它伤痕累累的躯体,武烈侯的功绩历历在目,不能不让人为之赞叹。

这一天的清谈论道是从大饥荒开始,宝鼎还是一如既往地“推销”自己的大一统理论,由“大一统”到大一统之后的主流学术思想,由主流学术思想到治国策略,到具体的律法、官制、赋税制度等等,最后集中到人口和土地之间的矛盾,由这个主要矛盾展开,谈到生存和天道,于是不可避免地就要涉及到整个天下大势,涉及到中土未来的命运。

宝鼎的理论和观点当然不会得到这些大贤们的全部认同,宝鼎也不指望得到他们认同,他的目的就是用这种办法不断影响大贤们,将来他可是指望这些大贤们去影响秦王政和中枢,继而推动大秦国策的变革。

宝鼎在经文上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但他在治世经略上还是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这说明他肚子里确实有“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赢得了大贤们的尊重。当然,他得到的“尊重”主要还是来自他尊贵的身份和强悍的权势,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正在逐渐成长为和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一样足以改变中土命运的显赫大权贵。

范增在清谈论道中听得多,说得少,但宝鼎一次次主动询问他的意见和看法,范增不得不回答,随着话题的深入,他的才华也渐渐显露,引起了大贤们的注意。

接下来的几天,宝鼎又邀请范增一起去大学府,一起去冶炼作坊,最后宝鼎甚至带着他观看了一次中原常备军的实战演练。

武烈侯对范增的礼遇和重视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虽然大家估猜到这和秦楚两国的交好有关系,但武烈侯纡尊降贵,百忙中抽出数天时间亲自陪同范增,这就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了。

范增却是越来越惶恐,他仿佛看到自己掉进了一个可怕的陷阱,但让他不能理解的是,他不过是项君府上的长史,武烈侯在他身上能挖掘到什么利益?

第320章 项燕愤怒了

范增辞别武烈侯,返回楚国。

项燕听完范增的述说后陷入沉思。武烈侯礼遇范增,其目的是什么?他向自己暗示什么?

“武烈侯并不满意我们的条件,但也没有阻止公子负刍夺取王位。”项燕眉头深皱,眼里露出疑惑之色,“事实上他完全可以乘机要挟,但奇怪的是,他为何要卖给你一个人情?”

范增苦笑,躬身说道,“我算什么?柱国又何必明知故问?请柱国相信我,我绝无二心。此次中原之行之所以顺利,武烈侯之所以礼遇于我,其根本原因还在于项氏。项氏才是武烈侯的目标。”

项燕面沉如水,神色严峻。

楚国五大权贵中,景氏和项氏过去都是春申君的支持者,这两家祖父辈和很多子弟都追随春申君合纵抗秦,在战场上赢得了大量的功勋,进一步巩固了他们对军队的控制。这也是春申君倒台后,他们不但没有受到连累,反而依旧得以重用的重要原因之一。